陶傑 - 故宮的面子|油尖多士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尚未正式開幕,赤字已經近八億港元,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智思說,只是保費已經耗資沉重,高達幾千萬元,其他如借展品、運輸、營運,都是開銷,即使門票熱賣過Mirror,最多也只能彌補三成成本。

香港與故宮博物館,是一個奇怪的組合:香港是一個金融城市,過去是山高皇帝遠的漁村,香港與故宮兩個字,原本就風馬牛不相及,按中國傳統文化標準,香港從來也沒有「王氣」。

中國文化尤其講究「王氣」,譬如南京,據說是「地即帝王宅,山為龍湖盤」,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因為地形風水特殊,引起楚王的警惕,後來的秦始皇也因此刻意破壞南京王氣,還將原本的名字由金陵改為秣陵,刻意矮化。

除南京外,中國至少還有五大古都,都比香港適合辦「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分館,故宮兩個字,與香港掛鈎,感覺類似紐約羅浮宮博物館之拼湊,純由文化角度來看,效果十分突兀。

何況香港人並沒有習慣逛博物館的良好風俗,難怪連西九管理局都不感樂觀,聲稱已預見未來赤字會增加。當然,這點錢或許不值一提,但是掛了故宮之名,卻年年赤字,若入場的人數不足,甚至門可羅雀,損失的是故宮的面子。

解決方法也很簡單,只要向外宣傳可以在香港看到故宮珍品,以故宮博物館的大名,吸引全世界遊客,當不費吹灰之力,可是向遊客打開門,又是問題了。
陶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