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尖多士——平等是福

  以色列一間公司MeaTech 3D培育出一塊重四安士的牛扒,使用小牛身上採集的幹細胞,加入「生物墨水」,用3D打印成形,然後放到孵化器中培育脂肪和肌肉細胞,為迄今為止最大的人造牛扒,最快將於二〇二二年建立試行工廠。
  以色列還有另一間公司Aleph Farms在二〇一八年造出第一塊用細胞培育的牛扒,曾經由厨師試味,認為肉質需要改善。更早的是荷蘭公司Mosa Meat的研究團隊,二〇一三年造出漢堡扒,造價是二十五萬歐羅。葡萄牙里斯本大學最近也宣佈一項人造魚肉的計劃,用3D打印支架,供細胞生長,造出魚肉,研究經費來自慈善團體的捐獻。
  減少殺生,過去只能靠宗教道德的約束,實際上很難操作,大魚大肉與吃糠咽菜,不是個人道德選擇,而是由社會階層高下來決定,平民(甚至窮人)普遍獲取肉食營養,直至現代工業革命之後才實現,從這個角度而言,肉食的推廣,可以視為追求「平等」的成果。
  時至今日,肉食生產的大規模機械化,不斷引起粗製濫造的詬病,包括養殖與屠宰過程中種種殘忍,而使健康有機食物,不僅涉及道德優越感,實際上更是收入和購買力的區別,又成為社會階層的區分象徵。
  吃肉的問題,在文明先進的社會,關注的焦點,不止於供應是否充足,而是人道、健康、環保,甚至權利平等。如果沒有這種超越口腹之欲的追求,世上的窮人,可能永遠也吃不起肉了。
陶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