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三千年瑪雅遺址 研究揭原來是「宇宙地圖」
發佈時間:09:34 2025-11-07 HKT
考古學家在墨西哥東南部叢林發現一座擁有逾3050年歷史的瑪雅文明建築群「阿瓜達菲尼克斯」(Aguada Fénix),經多年研究後確認,這處規模龐大的遺址並非單純祭祀場所,而是一個依循天體運行所設計的「宇宙模型」,反映古瑪雅人對天地秩序與時間概念的深刻理解。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該遺址由亞利桑那大學考古學教授Takeshi Inomata領導的團隊發現。研究顯示,這是目前已知最早、規模亦最大的瑪雅建築群。由於主要以泥土建造,外觀與自然地形相似,長期未被察覺,直至近年透過光學雷達(LiDAR)掃描,才揭露其宏偉全貌。
遺址中央是一座長方形高台,長達1.4公里,高約15米,可容納上千人。兩條大道沿東西、南北軸線延伸,於廣場中央交會,形成明顯的十字形格局。研究團隊指出,這種布局象徵瑪雅人心目中的宇宙結構,「他們相信宇宙的秩序以十字形為基礎,時間的流動亦依附於這種結構」。
考古團隊在廣場下方發現多個十字形坑道,內藏精緻玉器,呈現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排列。這些玉器顏色各異,藍色象徵北方、綠色代表東方,推測與宗教祭儀及方位信仰有關。研究人員指出,主軸東西方向正對瑪雅曆中重要節氣的日出方位,顯示該建築群可能在特定日子舉行祭典活動。
最新研究刊登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報告指出,阿瓜達菲尼克斯的設計不僅體現瑪雅社群對宇宙的象徵認知,也展示當時社會的組織模式。團隊估算,僅主平台的土方量便達360萬立方米,相當於約1,080萬個工作天,推斷需數千人長時間協作完成。
與後期金字塔或王宮不同,遺址內並未發現階級統治或強迫勞動的跡象。研究團隊表示,該建築群「很可能是由平等社會下的民眾自願共同建造」,象徵社群團結及對信仰秩序的共同追求。
布朗大學人類學教授何斯頓(Stephen Houston)認為,這項發現揭示中美洲早期文明「以宗教方位與色彩象徵構築世界」的思想根基,證明瑪雅人早在三千多年前已將宇宙觀融入城市設計之中,堪稱古代人類精神與工程技術結合的偉大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