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船督察曾檢驗南丫四號 家屬方質疑忽略水密門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5-05-2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5-28 HKT

  2012年國慶晚上導致39人葬身大海的南丫海難昨展開第16日死因研訊,曾為「南丫四號」做4年檢的海事處時任驗船督察憶述,當年有機會要檢查「南丫四號」艙壁厚度,故檢驗過外板展開圖,遇難者家屬方隨即質疑圖則明顯寫有「水密艙壁」字眼,惟他卻沒有留意相關位置缺少水密門。他其後在海事處提問下確認,該次檢驗時「南丫四號」船齡僅3年,根據指引船齡達 8 年以上才需測試船殼厚度,故當時「毋須要睇(圖則)」。
  時任驗船督察王文偉(見圖)供稱,在1999年為「南丫四號」做過4年一度的船隻檢驗,被問及有否帶備圖則時,則回應「嗰時機制無要求」。他確認期間「應該有」落過船艙檢查內部是否有生鏽或損壞,「理論上」有經過油箱房及舵機房。惟明言倘若發現兩艙之間有開口亦「無咩懷疑,其實你成隻船都好多窿,係無參考嘅情況下,唔會懷疑有問題」。
確認當年「唔需要檢查厚度」
  代表遇難者家屬的大律師譚俊傑向王文偉指出,船隻的4年檢需要檢查艙壁厚度,引述總驗船督察陸漢英供詞,檢查艙壁厚度要參考外板展開圖,兩艙之間標注「WTBHD(水密艙壁)」字眼,而根據指引提及水密艙壁要裝水密門,他同意及表示「應該有」在驗船前參考圖則。譚俊傑隨即質疑他在驗船時,為何沒有發現相關位置缺少水密門,他回答「我唔清楚」。譚俊傑續認為他在1999年沒有做好檢驗船艙的工作,他否認「唔係好同意」。譚俊傑再指,由於他在1999年已曾閱讀圖則,故在2001年再檢驗「南丫四號」時,理應留意到相關位置缺少了水密門,他表示不同意。
  海事處代表大狀羅蔚山引述《1995年指引》,提醒王文偉只有當船齡超過8年的船隻,才要在4年檢時檢查艙壁厚度,而他檢驗時「南丫四號」的船齡僅3年,他庭上確認「(當年)唔需要檢查(艙壁)厚度」。海事處續問,若不需要檢查厚度,是否需要檢驗外板展開圖,他回應「無需要」。
  已退休總驗船督察歐陽俊德憶述,在1996年負責過「南丫四號」的新船檢驗,檢查日用油櫃,因當時油櫃未安裝上船而毋須進入油箱房,又確認若檢查項目有問題,他會在檔案上記錄,以便下一位驗船督察跟進。負責最終檢驗的督察會再次檢驗跟進項目,確保所有項目已經完成才會發船牌。大律師譚俊傑引述歐陽俊德在2014年提及,「南丫四號」分部及艙壁圖有不脗合之處,他庭上稱圖則部分在兩艙之間顯示水密艙壁,部分顯示開口,他認為若圖則不脗合,「正常手法」理應「有唔明要問船東、船廠」。
  港燈的代表律師沈信安向歐陽俊德指出,財利從來沒有打算要在兩艙之間建水密門,實際上亦沒有在相關位置建設,故不會要求海事處就水密門項目作檢驗,他回應「如果無咁嘅intention要水密門,梗係唔會安排驗」。他續假設若驗船督察在兩艙發現開口,惟沒有意識要安裝水密門的話,亦不會記錄下來待其他同事跟進。港燈續質疑,若首次負責船體內部檢驗的同事認為不需要裝水密門,此問題在之後的檢驗亦難以讓他人發現,他回應「可以咁講」。
  案件編號:CCDI-1075-1113/2012(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