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辦「寄生」族湧現 扮高管拉客集資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5-05-27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5-27 HKT

  家族辦公室熱潮席捲亞洲,本港於數年間引入逾160間家辦。不過業界指,近年市面湧現不少聲稱與家族有連繫的人士,「寄生」上流社交圈,亦有人打着「家辦」高管旗號,四處推銷投資產品,甚至連辦理遺囑的律師行亦標榜為家辦。有學者憂「偽家辦」湧現,促當局為家辦確立明確定義,甚至立法規管,但業界認為行業將自行「進化」,汰弱留強。中東皇室巨富亦是吸納對象,惟有大律師近日接神秘電郵,獲疑似中東富商邀請進行巨額投資,估計是洗黑錢集團借「家辦熱」尋獵物,提醒急於吸納資金的「家辦」小心提防。

投資推廣署估計於2023年底,有約2700間單一家辦在港營運,當中逾50%的資產逾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由2021年6月至今年2月底,該署已協助160多間家辦在港設立或擴充業務,包括98間單一家辦及63間聯合家辦。現時亦有約150間家辦正準備落戶本港,可望超額完成2022年《施政報告》提到,於今年底前協助不少於200間家辦來港的目標。
遺囑律師標榜服務家辦
  近年本港與新加坡競逐家辦業務,新加坡的家辦業務屢傳醜聞,繼前年爆出洗黑錢案,早前又有中國富商報稱遭當地家辦員工侵吞4億元人民幣資產。大正資本創始人兼首席投資總監陳惠仁指,目前本港家辦業務發展穩健,但家辦管理巨額資金,難免吸引投機活動,當局應以新加坡的亂象為鑑。
  他續指,近年市面確實出現自稱是「家辦高管」的人,為多個家族管理家辦業務,旗下資金豐厚;有人稱認識不少富豪,擁有超強人脈,聲稱可介紹與富商合作做生意。
  金融業人士John指,上述家辦高管或「人脈王」經常現身上流社交圈,吹噓「擁有很多家辦的聯繫」,如同「上流寄生族」,曾聽聞有「家辦高管」向外吹噓「為富豪投資賺大錢」,藉機推銷高息投資產品;有資產管理公司打着家辦旗號,建立網站推介投資服務,吸納資金。他續稱,律師行一向有辦理設立遺囑及繼承遺產的工作,具傳承概念,有律師行以此包裝為提供家辦服務。
  John又指,現時確有從事財富管理、私人銀行、信託公司,甚至移民顧問公司人士,自稱提供家辦服務,有點氾濫,憂慮部分公司無實質業務,僅借家辦名義推銷產品,或集資投機的「偽家辦」。
真家辦毋須向外吸納資金
  科大商學院金樂琦亞洲家族企業與家族辦公室研究中心主任彭倩教授關注「偽家辦」的出現,她以單一家族辦公室為例,真正的單家辦可投資流動資產至少達2.5億美元(約19.7億港元),亦只服務一個巨富家族,絕無向外吸納資金的需要,反而是家辦管理人要積極為資金謀出路,保本增值,繁衍下去。她亦指,真正的家辦要兼顧家族後人教育、培育及慈善工作,不會只偏重投資。
  對「偽家辦」亂象湧現,彭倩稱,留意到市面有個別基金自稱為家辦,經了解發現相關基金確有家族作投資人,卻以此吹噓「吸客」;有富豪家族成員辦家辦業務,並以家族名聲作招徠,亦有曾為家辦工作的人士,聲稱自立門戶經營家辦業務。
  昊誠香港業務發展總監Karen Cheung亦指,有業界反映有內地富商原希望來港設立家辦,卻發現市場有太多打着「家辦」名義的公司,而且相關公司提供的「家辦」業務只集中投資,欠缺傳承的部分。她稱,留意到家辦的入門門檻降低,「只有100萬美元(約783萬港元)資產的人士亦開設家辦」,反映不少公司借「家辦」熱潮拉客集資,憂濫竽充數。
  陳惠仁亦指,近年環球經濟欠佳,投行及基金界不景氣,有銀行家或基金經理趁家辦熱成立投資公司,並包裝為「提供家辦業務集資」,實則做回最擅長的金融投資。他指,投資始終涉及風險,提醒若光顧該些公司要留意,宜先評估交易的回報及風險指數,勿輕信推介。
洗錢集團疑借「家辦熱」行騙
  Karen Cheung補充,過去本港有由富商望族成立的家辦,營辦不少慈善工作回饋社會,成為行業典範。她預期本港的家辦發展將經歷汰弱留強的進化期,正統及真正熟悉家辦營運的一群將會留下,讓本港家辦業務邁向成熟。她亦看好未來10年內地富豪的「接班潮」,將為本港家辦業務提供不少機遇。
  恒生大學華人家族傳承研究中心聯合主任鄺家麒稱,現時在港營運家辦業務不需申領專門牌照。他指,若要讓家辦服務步向專業,當局可考慮為家辦訂立官方定義。
  經濟學者徐家健亦指,本港有完善的金融法規監管不同投資業務,為家辦從事相關投資的人士亦必須領有相關牌照,確保交易合法。不過他提到,未來本港若銳意發展成為家辦中心,是否需要訂立專門應對家辦業務的法規,或將現時不同牌照納入同一框架下作規管,加強專業性,都值得探討。
  中東皇室巨富亦是家辦業務吸納對象,早前特首亦有中東之行,大律師陸偉雄透露,近日接獲來自中東的可疑電郵,對方邀請他合作進行巨額投資,並稱會將巨款轉到其名下戶口。他指,對方雖未提「家辦」字眼,但估計涉及洗黑錢集團借「家辦熱」及「中東熱」尋找獵物,急於吸納資金的家辦公司恐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