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適當讚美是肯定孩子的進步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5-02-24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2-24 HKT

  讚賞往往比批評更有利孩子成長。今次問卷調查其中一題問到「你認為讚美小朋友可以帶來甚麼正面效果?」,結果有32%受訪市民認同讚美能提升孩子自信心、促進彼此間的感情、增加孩子滿足感與安全感、趨於正向思維及令孩子變得勤奮等。然而,有26%受訪市民因為不聽管教而不會讚美小朋友、其次是擔心被讚壞(19%)和避免孩子變得驕傲(17%)。
「擔心被讚壞」有礙建良好親子關係
  讚美的同時,表達對孩子的愛與支持尤其重要,但若果讚美過度,又可能令孩子產生依賴感。香港及英國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江嘉偉指出,孩子「不聽管教」便不獲讚美,反映成人以做錯事做結論,事實上,孩子犯錯後需要時間及空間改進;至於「擔心被讚壞」和「避免孩子變得驕傲」,則有礙建立良好親子關係。他強調,適當讚美是肯定孩子的進步,有助引導孩子看到自己值得被讚的地方,從而作出更多正面行為才有助成長。他舉例,曾收到一位中學生求助個案,指自己遭同學排擠,回家向父母訴苦,卻換來父母責備其性格有缺陷,要求她先改善自己,自此該學生不再與父母溝通,既破壞親子關係,也失去發洩情緒的渠道,結果情緒爆煲要接受心理輔導。
  江嘉偉提醒,雖然讚賞有助子女做事更正面,但要「選擇性」讚賞,長輩不要經常以「你好聰明呀!」等掛在口邊,而是要肯定孩子表現或實質行為,才會令讚賞有效果。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中華基督教會蒙黃花沃紀念小學校長鄭家寶,近年大力推廣校園讚美文化。她坦言自己剛入行時採取先管後教策略,對學生欠缺笑容,她見到鄰班學習氣氛融洽,請教下獲告知「要讚到學生唔好意思曳」,令她當頭棒喝。她上任校長後決心改革,例如用加分取替扣分、用正面語句代替「不」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以該校讚美8歲學生詩淇為例,詩淇因病曾留院一年,期間仍不忘學習,出院後跟上同學進度,學校透過讚美,不但令詩淇感受到很大的鼓勵,也能令同學們從她身上學到正能量,真正以生命影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