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正轉|台港兩地合唱 交響音樂劇譜新章

更新時間:12:05 2021-11-1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1-11-12 HKT
  本地的一舖清唱與台灣人力飛行劇團,於2018年合演無伴奏合唱音樂劇《阿飛正轉》,港人一聽就知名字取自王家衛著名電影《阿飛正傳》,更覺好玩,惜當時只在台灣演出,沒有「轉」來香港,一直待至今年由香港小交響樂團,夥拍一舖清唱與人力飛行劇團,以交響音樂劇形式呈上《阿飛正轉》,宴饗香港觀眾。

跨地域表演困難重重

  2018年《阿飛正轉》在台灣公演,叫當地觀眾既歡喜又新鮮,一舖清唱藝術總監、《阿飛正轉》作曲、編曲及音樂統籌伍卓賢說:「台灣的『阿卡貝拉』(即無伴奏合唱)演出可說盛行,受眾也多,然而一舖清唱的無伴奏合唱劇場製作,卻不常見,在當地也見特色,所以我們每次去台灣演出,都受到歡迎,迴響不少。」
  那次表演,恰巧時任香港小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現為桂冠音樂總監)葉詠詩,與行政總裁楊惠(Margaret),都是座上客,二人看劇後大表欣賞,遂計畫帶到香港演出,並以不同形式──交響音樂劇示人,原定排程去年12月上演,卻受到疫情困擾,延後足足一年,如今一切準備就緒,開演在即。
  疫情令跨地域表演變得困難重重,《阿飛正轉》集合台灣、香港兩地三個團體,殊不簡單,然而他們仍然堅持沿用原班六位台灣演員與五位香港演員,加上擔任指揮的葉詠詩出演新角色,歸根究柢,該劇無論緣起、內容,以至創作,本來就是一場兩地合作,「如果不用回台灣演員,我們為甚麼仍要做這套劇?為甚麼仍要唱普通話?」
  台灣演員來港接受隔離時,他們通過網上形式,進行排練前期工作,「整個製作變得難度甚高,但在這個時代也是沒法子了。」

保留無伴奏合唱元素

  在音樂上,《阿飛正轉》2018年版本由伍卓賢與陳建騏作曲的作品,佔去新演出逾百分之九十的曲目,「也有刪減,另有當年沒唱、重新搬上場的作品。」無伴奏合唱與交響樂,可說互相矛盾,伍卓賢便扛起重新編曲之責,換個形式,「現在大部分曲目由樂團演奏,即是從無伴奏合唱,變為樂隊加合唱。」
  有了樂團參與,在音色上,比無伴奏合唱變化多了,「讓樂團的音色、不同樂器特別之處,凸顯出來。」台灣演出時,不乏只有台灣人才懂的地道內容用語,這次香港演出,劇本內容也有所調整。另外,為配合劇情需要,他們刻意保留部分無伴奏合唱作品,「無伴奏合唱的呈現,跟樂團呈現,始終不同。」

好作品流轉不息

  音樂劇演出,多讓現場樂隊收起來,甚至播放MMO(無主唱伴奏),交響音樂劇版本的《阿飛正轉》則不一樣,事實上,香港小交響樂團曾演出《一屋寶貝》音樂廳、高世章擔任音樂總監及策劃的《我們的音樂劇》等摻進音樂劇元素的作品,是次《阿飛正轉》呈相似形式,樂團昂然上台,在導演、編舞、舞台及服裝設計、改編劇本的伍宇烈精心安排,演員或於團員之間遊走,演奏家也有少量戲劇演出與舞台調度,兩者融合起來,「葉詠詩也有角色!」
  《阿飛正轉》輾轉多時,終能在港上演,「無論多辛苦,我們有責任為樂迷提供具質素的演出。」願好作品流轉不息。

文:水月一  圖:香港小交響樂團、一舖清唱、人力飛行劇團、水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