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間醫學院︱科大成功籌辦新醫學院 自資20億清水灣建新大樓 目標2028年迎新生

更新時間:13:47 2025-11-18 HKT
發佈時間:11:57 2025-11-18 HKT

本港正籌備設立第三間醫學院,醫務衞生局、教育局今日(11月18日)下午1時在政府總部見傳媒,公布最新進度。科技大學獲得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推薦,申辦第三間醫學院。

第三間醫學院︱科大將自資建新綜合大樓 政府會預留資源支持

政府下午正式公布,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參考工作組建議後,通過批准第三間醫學院,交由科技大學籌辦。政府指,考慮的因素包括創新策略定位、教學人員、教育學習質素、臨床經驗等,相信科大的全球視野,足以與現有的兩所醫學院形成良性互補。

當局指,科大會透過自身資源,包括捐款及工作基金,為新醫學院提供部分資金,包括自資20億元,在清水灣興建醫學院綜合大樓;政府亦會預留資源支持新醫學院發展支持新醫學院發展,並以教資會撥款資助新學額,作為醫學院的營運資金。目標2028年迎來首批50個醫科學生,預料2032年畢業。

政府亦衷心感謝另外兩間提交建議書的大學,即浸大及理大,形容他們在建議書內的建議都很有遠見,政府會協助兩間大學跟進其提供的方針,一同發展其優勢。

局方期望第三間醫學院可與本港現時兩間醫學院產生協同創新,以致疊加效應,長遠提升本港醫療科研教育水平,達致香港發展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目標。

蔡若蓮:政府密切留意本地生及非本地生比例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現時以超額收生形式招收的非本地學生上限為50%。指醫學生是特殊人力規劃的學科之一,政府會密切留意招生情況,以及本地生及非本地生的比例。

對於非本地生收生要求、來港時或會遇到語言障礙等問題,蔡若蓮相信大學會考慮安排相關語言課程安排。至於非本地生留港,本港現時有IANG計劃,可令非本地生畢業後可有24個月留港簽證安排,亦適用在新學科。

醫衞局亦提到,醫生很多時候面對病人,強調「溝通能力是必要」。而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市,是希望醫療人員能懂得「兩文三語」,因此第三間醫學院會在這方面作出適應,入學時或設一定要求,課程設置亦會考慮語言溝通能力。

醫衞局表示,當局科大的方案策略定位非常清晰,融合科研與醫療於一體,全球視野相當廣闊,對招聘教授以至招生有一定優勢,財政實力亦較雄厚。

評核考慮10個準則 非以票數或「打分制」決定

局方又指,科大提出的財政安排能夠配合政府要求,以配對形式資助籌建新醫學院,包括在牛潭尾用地未完成相關興建前,會於過渡期內自資20億元在清水灣校舍興建新醫學院綜合大樓。根據科大提出的財務方案,未來25年,大學與政府斥資比率約為1比1,能配合政府提出的財務配對政策。

局方補充提到,相關工作組作出評核時,考慮了10個準則,並非以票數或「打分制」決定。三間大學提出的方案均非常精細,有不少創新地方,各有優勝,「我亦都曾經出現腦交戰」,最終大多數支持由科大籌辦,強調討論過程絕對是專業及全面。

消息:三間大學方案各有千秋

對今次科大成功中選原因,消息指三間大學方案是各有千秋,着眼點各有不同。而科大方案的科研定位明確,且結合臨床科研元素,加上學校在創科上有一定成就,考慮到本港正銳意發展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科大方案既能吸引世界人才來港,亦能幫助學生「向外走」,故在一眾方案中被排得較前。對科大在2028年開始招生,教學人員準備是否已就緒,消息指科大明日將開記者會交代,惟因其課程屬四年制,首年屬基礎的醫學課程,臨床教學會在課程的較後期才展開,相信院校仍有時間尋找合適人才,據悉對方亦正開始「埋班」,但不會低估當中難度。

科大方案科研定位明確

至於報讀學生是否必須具備理科背景,消息指要由科大作出公布,但強調相關課程需符合醫委會的要求,也要通過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審批。

對港大和中大亦開設「第二學位」醫科課程,與科大未來的課程如何「錯位」發展? 消息指,港大和中大各開設25個學額,且據學校公布能超額吸引到世界頂尖大學學生報讀,反映香港醫科對頂尖學子的吸引力大,而科大在世界排名亦高,科研上亦屬知名大學,相信開設的50個學額對學生具有吸引力,「第三間醫學院培訓的學生能作臨床服務是基本要求,但科大課程亦重視培訓的醫生可做科研,與現有醫學課程已有不同性」。對於科大學額會否再加,消息指50個學額是「起步」,未來則要視乎醫療發展情況再決定。

醫管局負責提供教學醫院配套

至於清水灣臨時校舍運作期間,相關教學醫院安排,消息指醫管局會負責提供教學醫院的配套,在牛潭尾的新綜合醫教研醫院建成前,可由聯合醫院、將軍澳醫院和啟德醫院作配合;若牛潭尾的醫學院建成後,配套的醫教研醫院未建好,也可由北區醫院作分擔。但消息強調,因預計科大的臨床教學需求最快在2030年始開始,屆時可再作安排,未有固定方案。

對由清水灣臨時校舍遷入牛潭尾醫學院的安排,消息指需配合北都整體發展,現時未有具體時間表。在財務安排上,未來牛潭尾醫學院會獲政府資助,但因新綜合醫教研醫院暫未確定性質,方案仍然未定,「如是公立醫院便是由政府興建」。

對理大和浸大未來在醫學教育上角色,消息指浸大重視中西醫結合,理大則有「醫工合一」強項,會繼續與其商討發展,但強調與第三間醫學院的建設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