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7區蚊患曾達三級警戒 環境局與業界代表會面 商應對措施
發佈時間:18:35 2025-08-01 HKT

廣東近日爆發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白紋伊蚊為致病源。由於夏季期間氣溫及雨量上升,本港蚊患情況可能會加劇。環境及生態局今日(1日)就防治蚊蟲事宜與業界代表會面,分享基孔肯雅熱最新情況及應對措施,推動業界落實防蚊工作,保障市民健康。
視察高風險地區 監測蚊患情況
環境局局長謝展寰今早聯同食環署助理署長(行動)潘炳揚及相關部門代表,到將軍澳寶林邨、寶翠公園一帶視察。該地區今年5月曾錄得誘蚊器指數達第三級警戒級別,反映白紋伊蚊分布廣泛,經加強防蚊措施後,6月及7月指數已回落至第二級別。
64個監察地區中有7個誘蚊器指數達第三級警戒
環境局副局長黃淑嫻聯同衞生防護中心及食環署人員下午與18個業界組織會面。衞生防護中心介紹基孔肯雅熱最新風險評估及口岸防控措施,食環署則匯報蚊患監測數據,今年1月至7月,64個監察地區中有7個分區誘蚊器指數曾高於20%,達第三級警戒,經針對性滅蚊後指數已回落。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在6月錄得9.5%,低於去年及前年同期。
食環署強調已加強跨部門協調,包括在各分區召開「跨部門地區滅蚊專責小組」特別會議;巡查建築地盤、屋邨及公園;聯同各區民政事務處,協助三無大廈進行防蚊滅蚊工作;向物管業界發信提醒防蚊,及加強公眾宣傳等。
康文署 : 已於轄下場地採多項防控蚊患措施
另外,康文署今日公布,因應近日鄰近地區和部分海外國家基孔肯雅熱個案數字大幅上升,已於轄下康樂場地如大型公園、休憩處、運動場、沙灘、遊樂場及文化場地等採取多項防控蚊患措施,保障市民健康。康文署亦會與相關政府部門進行聯合行動,加強控蚊成效。
防控蚊患措施包括加強巡察轄下場地、修剪植物及清理花床、妥善棄置垃圾,特別是可儲水的容器及容易積水的垃圾及清掃地上及溝渠內的枯葉;清除井蓋、明渠、水箱/容器、樹洞和盆栽托盤中的積水,及在合適地點施放蚊油和蚊沙;把所有貯水容器和水井蓋好,避免出現積水情況;放置蚊子誘捕器和滅蚊機等防蚊及滅蚊設置,及進行霧化處理殺滅成蚊;參考食物環境衞生署提供的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在指數較高地區加強防控蚊患措施;以及在場地當眼處擺放展板,加強宣傳防治蚊患及保持場地清潔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