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中美快速達共識 學者拆解因由:美國國內中國貨品快將售罄 再無共識會加劇通脹
發佈時間:09:58 2025-05-13 HKT

中美昨(12日)發布聯合聲明,宣布中國和美國在4月2日互加的全部關稅暫停90日,並大幅互降關稅115%。學者認為今次中美就關稅問題取得共識的速度,以及暫緩關稅的幅度都比預期快,估計是因為美國部分超市及家電等的商舖有關中國貨品差不多售罄,預期未來數個星期物價將上升,甚至加劇通脹,因此急需與中國達成共識。
中美關稅︱未來90日將是出貨高峰期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今早(13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隨住時間消逝,呢啲貨物存量慢慢減少,美國無論是一啲百貨公司,或者一啲超市,甚至賣家電嘅地方,現有貨品差不多都賣晒了,有可能喺一個短期之內,未來幾個星期可能都無嘢賣」。
他又提到,在145%關稅下基本上兩國的貿易大部分都已終止,現在的關稅水平仍是偏高,隨着中美發布聯合聲明,相信兩國的貿易能夠重啟,互加的全部關稅暫停90日,將給予商人空間,將是出貨高峰期,由現時下單、製造至出貨,時間會很緊逼,最快第二季末至第三季初才運抵美國,剛好能讓美國入口商補充貨品,應付感恩節及聖誕節的消費旺季。他認為,以現時情況而言,預料關稅雖然仍有機會上調,但相信不會回升至145%。
相關新聞:關稅戰︱中美互降關稅 林健鋒:港商「暫鬆一口氣」 仍須拓新市場分散風險
出口商將面對缺吉櫃問題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在同一節目上認為,大家都要謹慎一點,因現在純粹是暫停關稅90天,若所有關稅疊加後達到70%以上,仍是一個很高的水平,未必可以有新單可做,但起碼進口商可以利用這個空間,處理積壓在內地及本地的廠房及貨櫃碼頭內的貨物,在中美談到一個合理關稅後,立即付運清走。
他指以其所知,出口商朋友積壓的貨品是天文數字,每個人都起碼積壓數十個貨櫃以上,現時是一個機會,若出口商計算後認為價錢可以的話,都會盡快出貨,但運往美國的貨船由4月開始已減少班次,若貨運量回升,船公司亦需要時間調配。其次是很多「吉貨櫃」已運往歐洲,未來一兩個月貨櫃供應亦會緊張。
李兆波:90天暫緩期短暫樂觀 惟不確定性仍高
經濟學者李兆波在同一節目表示,90天暫緩期至8月會帶來短暫樂觀,指企業可利用低稅期加速交易(如聖誕訂單),但不確定性仍高,達成協議未必如預期理想,市場反應如股市上升、人民幣升值僅為短暫現象。
就美國對華出口關稅降至30%,李兆波認為對港商等企業仍具壓力,需尋找新客戶承擔成本。有內地KOL揚言「打贏了關稅戰」,他則指「言之過早了」,因始終內地方面也有妥協,暫緩關稅但事實上未解決根本問題,因此無分誰贏誰輸。
中長期看,李兆波指中美「脫鉤」趨勢難逆,但完全脫鉤未必發生,例如中國在C919飛機、藥物等方面仍依賴西方技術。而開放市場雖是趨勢,但細節如Google、Gmail等能否開放將引發爭議。他認為中美均尋求對自身最大利益,而未來90天談判進展,包括特朗普與習近平通話將為關鍵,但中國內部的就業挑戰及國際層面仍面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