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柬戰爭|一文看清開火原因 柏威夏寺百年爭議+泰國近期政治危機
發佈時間:17:28 2025-07-24 HKT

泰柬戰爭|泰國與柬埔寨的邊境爭議由來已久,其根源深植於殖民歷史與現代民族主義。7月24日早晨更在塔門通寺(Ta Moan Thom)一帶的爭議邊界地區爆發激烈衝突,雙方皆指控對方率先開火。下文為您精心整理泰柬戰爭的全面資訊,即睇歷史淵源、泰國政治危機及近期衝突原因!
歷史淵源:殖民遺產與寺廟之爭
泰國與柬埔寨的邊境爭端持續超過一世紀,其核心圍繞古蹟柏威夏寺(Prasat Preah Vihear)的主權,是次泰柬戰爭的爆發可謂歷史問題的延續。
1904年2月,法國(當時控制柬埔寨)與暹羅當局(泰國舊稱)簽訂條約,原則上同意以沿馬誇山(Dangrek Mountains)山脊劃定邊界。
相關新聞:泰國柬埔寨邊境交火︱泰方平民9死14傷 出動F-16戰機、關閉與柬邊境口岸︱持續更新
相關新聞:泰柬衝突︱邊境地雷炸斷士兵腳 泰逐柬埔寨大使降外交級別
按照這個條約,柏威夏寺(Prasat Preah Vihear)應在泰國境內,但負責勘界的法國軍官在地圖上作弊,塗改分水線,讓柏威夏寺被劃在法屬高棉一方。泰方為了主權獨立而急於簽約,也因為地圖知識匱乏,沒有發現錯漏。泰方對地圖簽字認可後,於1935年發現地圖存在問題,卻懾於法國的強大只表示了不滿。
當法軍1953年底撤出柏威夏寺地區後,模糊的邊界劃定成為獨立後泰柬爭端的導火線,兩國都宣稱對該寺附近地區擁有主權,第一次兵戎相見。1962年,海牙國際法院(ICJ)裁定,寺廟屬柬埔寨,但未明確周邊4.6平方公里土地主權。泰國雖撤軍,民間始終不滿,稱判決基於「不公殖民條約」。
千禧年後爭議繼續
2008年,柬埔寨成功將柏威夏寺申報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觸發泰國強烈反彈,指控申遺範圍「侵佔爭議土地」,民族主義團體更藉機煽動民眾衝擊邊境。此後十餘年間,兩軍在寺廟周邊地區多次交火。
2011年,雙方交火造成約20人死亡、3.6萬人流離失所。2013年,海牙國際法院重申寺廟屬柬,但要求雙邊撤軍未果。2021年起零星衝突頻率上升,對峙常態化。
區域組織東盟(ASEAN)長期無法調解成員國領土爭端,長期失能。兩國對其斡旋冷淡,泰國堅持雙邊談判,柬埔寨轉向國際法庭求助。
今年泰國政局動盪:學者分析軍方或藉衝突煽動民族主義
今年6月,泰國爆發政治危機,總理佩通坦(Paetongtarn Shinawatra)因與柬埔寨前首相洪森的通話外洩遭停職調查。通話中她疑似批評泰軍行動,被反對派指控「賣國」,軍方趁勢強硬表態,憲法法院最終於7月1日勒令佩通坦停職。
相關新聞:泰柬戰爭|泰油站被炸殃及便利店至少6死 母子相擁被烈焰燒成焦屍

有學者分析,泰國軍方可能藉邊境衝突煽動民族主義,為政變鋪路——佩通坦的父親他信(Thaksin Shinawatra)、姑姑穎拉(Yingluck Shinawatra)皆因類似情勢下台。
泰柬衝突升級導火線:地雷事件與近期軍事交火
今年5月邊境衝突造成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後,緊張局勢再度飆升,令雙邊關係跌至十多年來的最低點。過去兩個月,兩國互相實施邊境限制措施:柬埔寨禁止從泰國進口水果、蔬菜等產品,並停止輸入電力及互聯網服務。近幾週雙方更在邊境加強部隊部署。
相關新聞:泰柬軍方邊境地區交火 柬埔寨一名士兵死亡
此次雙方交火前夕,在7月16日與23日,有泰國士兵在邊境巡邏時先後誤踩地雷,共造成5人受傷,其中一人需截肢。泰方指控地雷為柬埔寨部隊近期埋設的俄製PMN-2型號,是對泰國主權的嚴重侵犯。柬方則否認指控,稱地雷是內戰時期遺留物。泰軍是誤入敏感區域。
核心爭議點是圍繞柏威夏寺(Prasat Preah Vihear)及其周邊約4.6平方公里土地的主權歸屬。此爭議源於1904年法國殖民時期一份有錯漏的邊界地圖,並在1962年海牙國際法院的裁決中未能完全解決土地問題,導致百年來爭端不斷。
近期衝突的直接導火線是地雷事件。今年7月,泰國士兵巡邏時誤踩地雷,造成多人受傷。泰方指控是柬埔寨軍方新埋設的地雷,視為對主權的侵犯,隨即將外交關係降級,最終引爆了全面的軍事交火。
泰國國內政治危機與邊境衝突緊密相關。有分析認為,泰國軍方可能利用與柬埔寨的緊張關係來煽動民族主義,藉此鞏固自身權力並干預政局。例如,總理佩通坦因與柬埔寨前首相的通話內容外洩而被指「賣國」,最終遭停職,顯示邊境問題已成為泰國國內政治鬥爭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