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傳在港違規發債 「枱底」提供收益 8厘變16厘
發佈時間:15:51 2025-11-24 HKT
據彭博引述投資者和銀行家指出,內地數十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今年第二季在港發行了33億美元債券,但部份透過「枱底」方式提供的收益可能是官方公佈利率的2倍或以上,以避免提高「枱面」息率,令未來借貸成本更高。雖然這種做法在內地已被監管機構嚴厲打擊,如今卻蔓延至香港,反映內地去年推出的10萬億元人民幣化債計劃可能還不夠。
以諮詢費名義向銀行回佣
報道舉例指出,如何將8%票面利率的債券變成16%總回報。首先,註冊於英屬維京群島的銀行代表投資者,向LGFV認購債券,並支付面額100元的全額款項,發行人則獲得所售債券的全部金額。
第二,銀行以93元的價格向投資者出售年利率為8%的債券,由於購入價存在折扣,收益率會由原來的8%增至16%;最後,債券發行人以諮詢費的名義向銀行支付7元,但這筆錢可能在數月後才支付。
報道又指,銀行除了獲得額外佣金,同時也將獲得高於一般水平的承銷費。有關銷售方式與正常做法不同,雖然承銷商在債券銷售中也會提供折扣,但較低的價格會顯示在條款中,而且承銷商不會獲得後續報酬。
債券上市數周內即時拋售
值得留意的是,當存在「隱藏收益」的債券開始交易時,往往出現扭曲的價格,因為部分買家已獲得額外收益,不會留待收息,而是在債券上市數天或數周內在市場上拋售,令收益率推高至接近「枱底」的利率。不過,多數債券交投十分冷清,大部分投資者都會持有至到期。另有消息人士指,在香港發生這類交易規模之大,將遠超過彭博所能夠確認。
同時,這種「隱藏收益」違反了香港證監會對債券定價及銷售獎勵行為的規。報道引述證監會回應時則稱,將對行為不符合預期標準的持牌機構採取監管行動,以維護香港資本市場的品質和誠信。
多數LGFV需付極高融資成本
信貸研究公司CreditSights亞洲策略主管Zerlina Zeng表示,一些實力較弱的LGFV急需資金,但全球與區域機構投資者都避開這些缺乏商業可行性的發行人,因此大多數LGFV必須付出極高融資成本來吸引高收益與投機性買家。
LGFV出現於約30年前,最初用於幫助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籌集資金,但許多項目的回報率很低,導致地方債務背負了巨額表外債務,而內地去年11月亦曾啟動改革計劃來削減這些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估計,截至2023年,LGFV總負債規模可能高達60萬億人民幣。
為了減輕債務,中央政府也在限制了LGFV在境內新增貸款,迫使後者轉向海外尋求融資空間,尤其是香港;而多數在港發售包含「額外收益」債券的LGFV,來自於經濟增長疲弱、財政緊張的省市,例如河南與山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