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突破傳統交通模式|管鳴宇
發佈時間:17:00 2025-11-11 HKT
汽車產業發展急速,自動駕駛更是市場焦點,不單是技術開發,更會改變生活日常,切入人們的出行活動。未來出現的突破,將會為人們重塑生活,帶來更多新意。
人工智能加速自駕系統
自動駕駛除了是汽車業的革新,更在改變整個社會的基礎建設、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及信任度。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革新是從基於規則的系統(Rule-based systems),逐步進化為端到端的AI人工智能系統。所謂端到端,是指從自動駕駛系統的信息輸入端(例如從攝像頭採集的視頻數據),到駕駛決策的輸出端,整個過程由AI自動判斷,而非依靠預先編寫的人工規則。在技術變革的過程中,或許用戶未能感到即時差別,但其實系統的質量及AI的含量已在改變,我們未來會看到更多更高品質、高性能的應用出現。
我最近就在上海嘗試過自動車,體驗到AI系統預先轉線行駛,當我還在思考系統為何要轉線時,原來因為系統已預選了更佳的行車路線。AI將結合先進傳感器及技術,更快預測路況。
自動系統包括低空交通
自動駕駛系統未來會是城市重要的基建,推動城市發,雖然這不會在短時間實現,但我認為,約在2035年至2040年,全球各國的主要城市都會成為自動車友好的城市,這意味,大量的自駕車在這些城市出行,而且更不限於兩維空間,還會融入低空航空交通,提升交通效率。
自動駕駛汽車將會是城市生態系統重要的一塊拼圖,現有的流動網絡已經發展完成,流動設備如智能手機等應用普及,自動車與城市基建結合,將會提供更多應用及可能性,例如自動接駁車,無人機運輸系統等,這是一個具永續性、有經濟效益及生產力、速度與品質的生態系統。
中國市場具創新動力
麥肯錫報告指出,中國未來很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至2030年,與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創收將超過5,000億美元。中國消費者重視合理的價格與創新,對自駕技術的接受程度較高,具備自駕技術及市場發展的理想基礎,同時地,中國亦在積極推廣出行服務,預計到2030年,由服務供應商提供的自駕服務,將佔乘客總里程的11%,到2040年,佔比更會高達55%,私人擁有自動車數亦會佔11%。
麥肯錫認為,2025年至2027年會是自動駕駛發展的轉捩點。自動駕駛每公里的總成本將與駕駛傳統汽車的成本大致相當,預期市場對自動駕駛的需求將穩定上升。技術創新方面,目前大量中國企業正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核心要素,包括如雷射雷達、攝影機、處理器、軟體、地圖和定位服務等,將有助完善生態。
提升消費者信任度
消費者的信任對自動車發展起關鍵作用,所以自動駕駛汽車必須比人類駕駛表現得更好,這意味著自動車必須克服幾乎所有極端情況。不過,當技術合理價格及質素,消費者就會接受,在中國市場,自動駕駛和其他創新技術的價格都比較合理,消費者更願意擁抱創新。
眼見自動車發展急促,香港於去年亦推出新的自動車規管框架,令測試更易進行,截至今年4月,政府亦透過智慧交通基金,分別資助了5個和8個關注自動車和車聯網的項目,涉資約1億7,000萬港元。
自動架駛系統帶來的好處及體驗,業界及消費對自動車都充滿期待,不過汽車業及相關行業、政策制定者都要有充足準備及智慧,對未來作出長遠部署。
管鳴宇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麥肯錫中國區汽車諮詢業務負責人、麥肯錫北京分公司董事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