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體演文出界論壇 談發展優質民主 候選人:民主不是搭小巴
發佈時間:12:38 2025-11-24 HKT
政府主辦的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今日(24日)輪到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功能界別,候選人包括現任議員霍啟剛,以及香港文學館館長、中通社副總編輯羅光萍。
霍啟剛:藝術家難找場地
在政綱介紹環節,霍啟剛選舉口號為「協同、創新、超越」,他解釋「協同」是打破現有界限,「如何將塊餅做大」,連同其他業界,讓他們支持體演文出界發展;「創新」是思維創新,舉例指政府過去接納其意見,逐步放寬康文署的管理範圍,更好與市場接軌;「超越」則是對政府及業界的要求,爭取更多資源。他提到,現時藝術家很難找到場地,他過去積極推動加快興建場地,承諾未來會爭取於社區設立文化空間。
羅光萍:爭取更公平體育資源、拓展演藝空間
羅光萍則回顧創辦香港首間文學館的歷程,強調「體演文出一家」的文化理念,並承諾若當選將爭取更公平的體育資源、拓展演藝空間、推動出版轉型政策。她盼成為業界與政府間的溝通橋樑,讓政策更「落地」,承諾「未做到的我來做」。
論民主發展 霍:民主不是搭小巴 羅:同台論政體現優質民主
必答題環節,主持問及對香港發展優質民主有何具體建議。霍啟剛指,回歸前港英政府長期抗拒民主,直至時任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決定收回主權,才真正推動改革進程。霍啟剛形容,「民主不是搭小巴」,不是從起點搭到終點,人民生活就更美好,民主亦沒有單一定義,歐美各國也存在多種民主模式。他認為香港需要的是合法、符合「一國兩制」方針,並循序漸進推進的民主制度。
羅光萍闡述對「優質民主」的三層理解,首先強調制度設計應超越形式之爭,避免互相抹黑,以香港整體利益為依歸;其次以自身參選經歷說明社會參與的重要性,她肯定霍啟剛立法會表現之餘,仍毅然參選,展現民主實踐;最後呼籲市民於12月7日踴躍投票,認為此舉既是對新選制的信心表態,亦是優質民主不可或缺的環節。她指與霍啟剛同台論政本身,正是香港優質民主的具體體現。
羅光萍:埃及展印證香港具能力辦國際活動
另一條問題是香港如何運用「超級聯繫人」與「超級增值人」角色,促進界別發展及推動國家文化「走出去」,加強與一帶一路文化國家的交流。霍啟剛指,香港文化界曾舉辦「亞藝無疆」等活動,強調應加強「走出去」的能力。他建議支持本地文化人才前往「一帶一路」國家交流,並擴大現有藝術節規模,「畀多啲資源」,積極增辦國際匯演。他同時關注資源與場地是否足夠,強調需為文化創作提供堅實支持。
羅光萍則以「埃及文明大展」首日吸引1.5萬人次為例,印證香港具能力舉辦國際性活動、展覽。針對西九文化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現有場館,她強調需深化品牌故事內涵,加強傳播力度,透過系統性的文化建設提升香港作為文化交流中心的國際影響力。
抽籤回答部分,霍啟剛被問到業界該如何善用政府資源發展體育界。他以香港七人欖球為例,說明體育不僅能創造經濟紅利,更能回饋社區,支持運動項目長遠發展。霍啟剛指政府資助力度重視「三化」,但強調更應注重人才的專業化提升。他又表示,需吸引國際人才來港支援產業發展,而體育總會是當中最重要持份者,需透過商界的力量,為人才來港提供更大誘因,亦為業界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
羅光萍被問到如何推動本地文化IP,她指本地雖擁有豐富的文化IP資源,如維多利亞港、李小龍等具香港特色的文化符號,卻缺乏系統性培育與國際化推廣,呼籲以深度敘事推動香港創意走向世界。她又指,將IP推到海外需深度思考,先思考「如何將IP的故事講好,再講好香港的創意故事」。
完整參選名單請參閱:立法會選舉參選人名單|地區直選區區有競爭 功能界別多新人 選委界50人報名
記者:郭文卓
攝影:葉偉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