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育│從「好I」到主動關懷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引導學生學會看見自己的價值
發佈時間:11:16 2025-11-11 HKT
正向教育︳近年我們似乎都忘了快樂的模樣,家長有壓力,小學生也在繁重的課業下充滿張力,喘不過氣。教育局於2024年全面落實推行正向教育,培養學生正向思維,強化心理質素,務求能從容面對成長路上的成功與失敗。不少小學積極發展具校本特色的正向教育,鼓勵孩子欣賞自己,肯定自我價值,甚至有傳統小學主動調節課堂,騰出時間讓師生放下書本,享受輕鬆的吉光片羽。
正向教育︳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讓每位同學也閃耀
在社交媒體IG看到佛教中華康山學校(下稱康山)的「欣賞自己」訪問影片活動,同學在鏡頭前表達欣賞自己的地方,如努力學習、攀(攀石)得最高、畫畫ok等,看似微小卻是對自己一種正向肯定。馬中駿校長說:「孩子從發現優點、肯定自己,到主動表達欣賞,正是實踐學校『讓每位同學閃耀』的精神,也是多年來營造正向校園的成效。」

學會看見自己的價值
真正的正向校園,馬校長認為並非停留於口號,而是由師生共同實踐的日常。「拍片鼓勵學生以『欣賞的眼光』發掘身邊人和事的閃光點,學會看見自己的價值,同時懂得欣賞他人。」學校期望學生能從被他人肯定走向主動欣賞自己,設有校本獎勵系統ClassDojo,以教育局12個核心價值及24個性格強項為基礎,推行「非物質獎勵」制度。「每月訂立不同的正向主題,學生透過日常表現累積積分,分數最高者可獲『每月之星』徽章,藉以肯定努力與正向行為,不但激勵學生主動實踐良好品德,也加強班級的團隊精神與同儕合作,建立互信與歸屬感。」
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過去逾10年,康山一直舉辦「愛心大使」多元活動,由高年級學長學姐一對一陪伴一年級新生,他們會帶領新生認識校園、整理書包、分享學習小秘訣,給予一年級新生滿滿的關懷。每位新生還會收到一份「專屬暖心禮物」,內有學校專屬小文具及學長學姐親手寫的歡迎卡,禮物簡單而乘載着學校一直傳承的關愛文化與正向精神。學校同時透過講座、體驗活動及成長課,讓正向教育融入正規及非正規課程中,幫助學生建立成長型思維及正向人生觀。「本學年仍然舉辦各種正向活動,包括品格推廣日、失敗體驗活動、各級訓練營及正向嘉年華等,讓學生從故事、生活經歷與實踐中體會性格強項的意義。」社交網絡無遠弗屆,馬校長說未來仍會積極在社交媒體及學校網站上發放正向教育活動成果,讓家長更為了解學校推動正向文化的努力。
從「好I」到主動關懷
校園正向教育的氛圍,連「好I」的I人(Introvert)也被打動。於二年級插班的黃康瑤,性格內向,甚少表達自己,也不愛拍照或社交。經過老師們的鼓勵,讓她逐漸打開心扉,學會欣賞自己、信任別人,更成為懂得關懷別人的「愛心大使」,貼心照顧小一學妹。

甚麼是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由心理學家Carol Dweck提出的概念,認為能力和智力並非固定不變,透過持續的努力和學習,兩者皆可以成長、改變,因而擁有學習的欲望,更能應付各種挑戰。

文:劉佩樺 圖:受訪學校提供
相關文章︳在旅途中幫助孩子成長 4個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方法︳正向教育
相關文章︳正向教育︳挫折幸福學 3個方式助孩子從挫折迎向幸福的未來︳林秋霞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