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有責任感的青少年!做孩子最強隊友 父母必學2招黃金教養法︳兒童心理
發佈時間:14:08 2025-10-05 HKT

踏入青春期階段,孩子開始長大成人,有自己的想法。作為父母,我們怎樣才能教出有責任心的青少年?一起來試試這兩個方法,助你教出有承擔力的子女。
黃金教養法第一招:以理解代替懲罰
現代教養理念已從懲罰轉向同理。二、三十年前的教育觀念強調以懲罰來糾正行為,但近代心理學研究顯示,長期的懲罰只會加深親子間的對立,讓孩子誤把父母視為敵人而非同行者。更健康的方式是保持好奇心,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當孩子做出不當行為時,我們可以這樣說:「以我認識的你,平常不會這樣做,能告訴我當時發生了甚麼事嗎?」這樣的對話方式,能讓孩子感受到我們是站在他這一邊的支持者。

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探索內心:「當時你心裏是否有把聲音在提醒你?」幫助他理解為甚麼會忽略那把聲音。每個人在成長路上都可能做出不恰當的決定,關鍵在於如何從錯誤中學習、修補關係。

與其懲罰,不如陪孩子一起找尋補救方法:「現在我們能做些甚麼讓事情變得更好?」這種建設性的對話,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更能強化親子之間的信任與連結。
黃金教養法第二招:以親子關係為根本
在過去十多年教導過的上萬名學生中,我發現一個重要現象:青少年做出正確選擇的最大動力,往往來自「不想讓父母失望」的心情。他們會說:「我知道父母一直擔心我,我想讓他們信任我,證明我有能力把事情做好。」這番話道出了親子關係的核心價值。

當我們過分依賴懲罰,例如動輒沒收孩子的電子設備,可能會讓孩子誤以為我們更在乎規則,而不是他們的感受和彼此的關係。相反,即使需要設立界線,我們也應該先表達對孩子情緒的理解:承認感到不開心、憤怒是正常,面對努力後的失望確實不容易。
重要的是,同理不等於認同。我們可以接納孩子的情緒,同時引導他們用更健康的方式回應這些感受。當需要劃清界線時,也要用更有建設性的方式來表達。

最終,培養負責任的青少年關鍵在於讓他們深信:我們是他們的隊友,而非敵人。即使他們偶爾做出錯誤的決定,我們依然願意理解、支持,並陪伴他們學習如何修正過失。這種建立在互信基礎上的親子關係,才是引導孩子走向正確道路的最強力量。
Dr Rosa Kwok 兒童心理學家
從事兒童早前教育研究超過12年,現正在英國的一所大學擔當兒童心理學講師,療瘉各位因培養孩子而煩躁不安的爸爸媽媽。

教育文章:https://drrosakwok.com/blog/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DrRosaKwokTV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rrosakwok/
相關文章︳當孩子想跳出性別定型的框架 家長可以跟着這兩步驟作出扶持︳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想孩子越來越聰明?研究:閱讀習慣提升智商20分 3個方法建立閱讀習慣︳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沉迷手機︳研究:64%幼童每日螢幕時間超過1小時 2招助孩子養出健康使用手機習慣 ︳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你的孩子是哪種天才?3分鐘發現子女黃金優勢 讓孩子在擅長領域綻放光芒︳兒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