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教育│尖子真係容量多、樣樣叻?尖子爸爸:「天賦是契機,但一切都只要靠方法」
發佈時間:07:15 2025-05-09 HKT

尖子教育│如果孩子有天賦,就需要小心栽培,IQ與EQ雙軌並行,以免顧此失彼,而所謂尖子,當然可以培育,說穿了都是「實際而有效益」的讀書方法,跟得到成績自然見得人。我們不用做別人眼中的尖子,能夠盡力發揮所長,你已經是你人生的尖子。
尖子父母:做父母要小心翼翼
「我無特別理個仔讀書。」這句話出自兒童發展協會教育中心及香港棋院創辦人梁志聰博士(下稱梁Sir)之口,比較欠說服力,一位以Distinction取得雙博士學位的爸爸,又長期從事教育工作,面對今年13歲就讀直資的尖子兒子,專業面孔要收起,一切更是「免提」:避免提及。「在任何孩子前父母都要小心說話,以免為他們帶來無形壓力。」梁Sir如是說,只因兒子曾跟他說「你連博士也讀了兩個,我都不知道有甚麼比你厲害了」。孩子自己會拿來比較,做父母真要小心翼翼。

大學資優課程Distinction
梁Sir現正就讀中二的囝囝,小學成績出眾,如願考入理想直資(在東九龍),目前成績屬全級排名中間,梁Sir直言「中間」都很好,只是以其能力,老師和父母都預期他可以做得更好。 「升中後他有很多活動,只用很少時間溫習。」囝囝就讀的學校出名活動多,除了玩圍棋又是躲避盤校隊,也參與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課程,同時是該校的橋牌校隊。「學校需要學小提琴、第三語言(third language),他選修法文不算很出眾,疫情時上網自學德文卻考到A1(根據《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而設定的德語程度分為A1至C2級,德文程度達C1可升讀當地大學)。」不止,兒子先後參加香港大學夏季學院、香港中文大學資優教育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少年英才科學院、香港理工大學數學資優課程都拿了Distinction。

校內與校外有差別,全因梁Sir讓兒子自行處理自己的事。「他讀小學時沒花太多時間溫習已有佳績,習慣了到時到候才努力。」相比校內課程,梁Sir不諱言資優課程是兒子擅長的科學範疇,貼近其興趣。「他在中大讀仿生學(Bionics)為何拿Distinction呢?因為不論功課或考試都覺得很好玩。」仿生學考試考甚麼?要自己想方法將一張紙摺到盡可能最細,然後將之一下子爆開。「這是模擬太陽能板將衛星射上太空的情況。」終於明白,成績差異的原因了。

學習能力如櫃桶大小
相信家長最想知,梁Sir是如何栽培出尖子兒子。「就是用圍棋。」不是「做嗰樣sell嗰樣」,早有研究證實,圍棋是一項需要高智力的遊戲,君不見東南亞各國都很着力培訓圍棋選手?梁Sir形容圍棋最有效培養智力和心態。「做人最重要心態,下棋最能學懂不放棄、怎樣面對失敗和深度思考。」時下的小朋友看得太多十多分鐘的短片,梁Sir坦言造就了欠缺深度思考,而那些淺層知識令他們自以為吸收了很多資訊,實則只是短暫記憶,長遠對小朋友的智力發展有傷害。「尖子的學習能力就好像櫃桶,聰明人的櫃桶很大,但如果他沒有學怎樣收拾,或者沒有心機收拾,那就一直只會存放很少東西。有些人的櫃桶很小,但他學懂怎樣收拾,便能夠保存很多東西,可見天賦是契機,但一切都只是方法。順道一提,正因為尖子們自覺『櫃桶』夠大,裏面甚麼都有不假外求,漸漸就不着力社交。」

梁Sir也曾問兒子覺得自己有無朋友。「他的回答很有趣:『朋友的定義是甚麼?』,尖子們一切界線要分明,將同學、朋友和好朋友分門別類,很着重字面上的意思。」梁Sir曾有一位高智商學生,每次當有題目是「請指出從文章哪裏知道……」,他都只會寫「第四段第三句」,最初以為他懶惰,後來禁不住問他為何不抄篇章內容呢?「小朋友生氣地和我爭辯『抄咩呢?』,原來他一直理解錯誤 —— 你問我邊度咪答咗你邊度囉!他跳不進那個語境而只着眼『位置』 —— 字面上的意思,所以既不知道自己答錯,更生氣我說他懶。」

因着這些多重誤會或誤解,梁Sir感歎尖子不是不想識朋友,是真的溝通不良,漸漸就收藏自己。「好像剛才的例子,小朋友會誤會『阿Sir挑剔我』、『明明答咗你又話我懶 』,查實大家connect不到。」如果孩子是尖子、資優,梁Sir鼓勵家長帶他們參加尖子課程。「那些學習不是要追求智慧,而是聚集一班志趣相投的人,大家容易溝通亦懂得彼此想法,對尖子成長有莫大益處。」
有智慧不代表樣樣叻
家長在意學業成績,當梁Sir換位是家長,也強調刻下不得不收網,但也提醒自己一定要留白空間,切勿要求完美。「尖子不代表樣樣叻,我們不要像上一代:『你讀完大學點解唔識整電視?』尖子只是某方面有專長,千萬不要拿『尖子』來徒添壓力。」就以梁Sir兒子為例,數理方面掌握上佳,但語文科就較弱。「中文比英文差,法文也不合格,我們商量後另找了專業人士幫忙:補習。不怕說呀,在我的中文班他是表現最差,因為其他學生真的做齊我的功課。(你咁講佢會唔會嬲?)他自己知。」
兒子習慣急就章溫習,小學綽綽有餘,升上中學初試「挫折」,但梁Sir除了安排補習,還是選擇「半放手」,只因深明家長做教導角色難免有衝突,寧可做一個陪伴的角色。「無論是否尖子,家長都要先接納孩子的需要,而不是接納他的行為。譬如我個仔可以說沒有溫習方法可言,那些狀元式系統化溫習方法沒有在他身上出現過,可是但凡他肯落手落腳、有興趣的事,他可以好出色。」心平氣和接納了孩子的行為,下一步又如何呢?「阿仔現在英文一般,每天我便拿一份英文報紙篇章和他一起看,用這方法陪伴他,我不是給你一個『要求』,我是在後面支援你,始終現階段成績還是要維持。」

天性使然不懂利他
跟梁Sir講到尖子性情,天生不懂換位思考,因而建立不了同理心,他分享經常跟尖子學生以《龜兔同行》故事玩的一個「其實想甚麼?」遊戲。「我問同學兔子跑走了,其實牠在想甚麼?同學會回答:跑返屋企、隻龜行得咁慢唔使理佢……他們不是自私,是天性使然不懂利他,但家長可以用身教潛移默化,他們看得多會記入腦,你mean他就mean、你善待別人他都會學到。」
教導過不少尖子和資優學生,梁Sir提醒家長,縱然是尖子都只是一個普通人,同樣有情感上的渴求,家長要了解他們情感上的需要,而不是只關心他們「點解今次考得差咗」。「家長面對一般小朋友會有好多包容,可是面對尖子就彷彿他們是十項全能,不需要關心似的。一個家庭如果哥哥是尖子,家長一定關愛弟弟多一些,因為哥哥是叻仔『可以錫少啲』,其實不然,尖子性格敏感,長期體會不到應有的關心和愛護,才是情緒上的致命傷;其實我們對尖子都沒有同理心啊!」

CEO與快餐店
多年前,梁Sir曾聽過某尖子學生三番四次訴苦,其父母常責備他「你再係咁第時做快餐店」,不得已梁Sir唯有請學生跟家長說「我就算做快餐店都會養你哋」,最後梁Sir決定親自跟家長了解一下。「不是要批評家長,也明白對方的壓力,但撫心自問,他日想孩子當上CEO而不理會父母,還是做快餐店但供養你們呢?」無論任何情況,最不值得付出的代價是破壞親子關係,梁Sir請家長放開尖子、資優或學霸的光環,任何時候都要諒解及陪伴他們,這樣比打造一位尖子更有意思。

文:劉佩樺 圖:資料圖片、受訪學校提供
相關文章︳尖子教育│尖子煉成術:WOOP法則高效讀書法 教育局都推薦這個設定溫習計劃
相關文章︳尖子教育│高效率學習系統3步造就尖子 名校「叻人」都是這5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