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一生的學習 「夾心人」壓力最大 別只照顧長幼而忘了自己︳張欣欣專欄

更新時間:19:22 2024-12-11 HKT
發佈時間:19:22 2024-12-11 HKT

讀者或家長們看《親子王》,或多或少都想從中取經,掌握更多育兒資訊,希冀把下一代栽培得更好。但是,當我們一門心思都放在子女及學生身上時,可曾想到,其實每每會忽略了自己?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為人父母,我想,中年者會佔較多吧!中年一代,處於上下的夾心中,上要反哺父母,下要養育子女,正是承受壓力最多最重的人。父母晚年病倒了,是誰帶他 / 她們出入醫院不斷覆診?我們。

父母的生活及醫療支出是誰負擔的?我們。
子女測驗考試了,誰肯無日無之毫無怨言協助其溫習?也是我們。

「我們」這個詞彙雖是複數,但其實充其量也只是夫妻兩個人,你和他或你和她。有時候,「我們」更有可能只是指一個人,因為另一半甚麼也做不到,他 / 她好像只是來湊數,令家庭看來完整。請注意,以上句子是有「看來」兩個字的。要處理的實在太多,背負着的過於沉重,再要滿足自己的需要,實在太奢求了。因此,我們這一代,或會忽略了丈夫或妻子,或會無視自己的需索,最嚴重的,是以上兩者皆無暇去經營了。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中國人很早便說,拿得起,更要放得低。由於以上是層遞複句,所以後者的「放下」比前者的「拿起」更難更重要。偏偏,我們背上了太多,連放下片刻也覺得是罪過。橡皮筋拉得太緊,也會斷裂;更何況,我們內心,其實很柔弱。可惡,好像就是中年人這個身份,才令我們不得不硬淨起來!

中年人身邊的朋友,我想,大多也是中年人吧!有一些以為很遙遠的東西,會陸續出現及發生在我們的朋友界中。當中有喜樂,但,更有哀愁痛苦 —— 有人會結婚,會生育;但有人會患病,有人會出意外,有人遇上災劫,有人甚至會離開我們 —— 是徹底的離開。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君不見電影《破•地獄》,當中道盡了多少生離死別。與其說,子女在學業及人際關係上,天天會有新的內容,月月有新的挑戰;但是,中年人遇到的,更是生老病死這些看似遠卻真正在身邊出現的大事。我們其實才是最需要指引、開導、慰問的一群。但是,若與父母說,只會令他們日夜擔心,彼等又幫不上忙;在朋友面前,又要顧及形象,或礙於面子,最後只能打落門牙和血吞,風花雪月算了。想來想去,才發現,能否挺過去,還得看自己。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當然,有些已屆中年或當了父母的人,到今天也未曾遇上以上的事,談不上半點共鳴。但是,有些人卻已是經歷了不少。其實,凡此種種,有一天它們都會來探訪我們,這只不過是時間先後的問題。但這批傢伙像要捉挾人,有時每隔幾年才來一個,我們便專心對付着它便成了;有時卻統統一併來,想令你忙得顧此失彼,像生怕你活得太自在似的。做人,誠如先哲所言,可能所有人,一生都仍在學習當中。

張欣欣 — 人氣補習老師 
為補習老師,也是一對子女的父親,深諳教育小朋友的方法。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lcheungyanyan

張欣欣 — 人氣補習老師 
張欣欣 — 人氣補習老師 

 

相關文章︳完美答案或有反效果!學校面試關鍵:真誠的孩子最可愛︳張欣欣專欄

相關文章︳中文作文︳寫好論說文要注意例子佐證兩大原則 必學4種舉例種類︳張欣欣專欄

相關文章︳記著「網上資料僅供參考」!別人云亦云 媽媽請忠於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張欣欣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