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情緒勒索傷害大 陪孩子一起經歷高低、學認識情緒非避開︳兒童遊戲治療
發佈時間:23:47 2024-08-08 HKT

原生家庭一詞大家不會陌生,但原來原生家庭不止會影響下一代,更有機會影響數個年代。亞洲人普遍會比較抑壓情感,缺乏溝通,重男輕女,情緒勒索,動不動就打罵,傳統一輩還會有傳宗接代的想法。
我決定和太太有小朋友時,當時的我已經思索自己會扮演一個怎樣的父親角色。如果以我自身的成長為一個參考,我將會是一個嚴父,而且還會施行體罰。但當小朋友出生後和自我不斷學習,在過程中領略到原來原生家庭成長的好與壞,足以影響小朋友的人生。

情緒勒索傷害大
有不少的家長會將自己的不幸怪罪於子女,將之視為連累家庭的災星。舉個例子來說,婚姻不和睦的家庭,父親有可能會將小朋友的出生當為一個不幸:「要不是你出世,我就可以無憂無慮地過生活,我現在簡直沒了自我,還要為你們的生活而頻撲!」這樣的情緒勒索,會令小朋友內心產生愧疚,認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這種愧疚的心理會深入小孩的潛意識,形成一種無形傷害,會令小朋友在成長中時刻缺乏安全感,對人的信任度低,甚至有可能影響他們長大後的婚姻生活。童年生活的不愉快是不會隨着年齡增長而減退的,還有可能因小時候的經歷而影響了成長過程的心理。

那是否只給小朋友看到美好的一面?很多家長會問我是否不責罵、不打鬧、情緒不失控、永遠給他們愛和關注就是好的教育?我的答案是一半一半,家庭教育裏怎可能沒有吵罵和永遠有好穩定的情緒?反而我會偏向灌輸家長教導小朋友認識情緒而不是避開情緒,不是沒有衝突而是怎樣去了解和處理衝突。
陪小孩一同經歷高低
家長就是小孩學習的一面鏡,我們做甚麼他們便跟着做甚麼,我們有情緒絕對可以,因為家長也是人,所以家長要教導的是如可處理情緒。我教導小孩的方法,是我們一同經歷情緒的高低,如一件事情發生了,我會先跟他描述當時情緒的情況,說出他的感受,理解他的想法,如他是不忿的、嬲怒的、失望的、開心的……都陪伴着他一同經歷,然後給他一些選擇,如喝口水、洗個臉、深呼吸,我會再加上自己的經驗,例如我小時候遇到同樣情況會有甚麼感受。而我會照直說,即當時我會憤怒到想打人(我真的會照樣說)。記得這時不是要去說教,而是要讓小孩感覺我們是互相信任的,而不是去否定他想打人的感覺,因為很多家長會覺得小孩想打人是很不對的行為,但有時小朋友真的未必懂得分辦是非,犯錯當刻可能更需要父母的支持。
袁志楓Jack 兒童遊戲治療師
一位在職爸爸,希望透過遊戲治療的方法令家長們輕鬆在家教育小孩。「家」 是教育的起步點,如能在小朋友成長早段介入,往後就能輕鬆管教。家長和小朋友的誤會往往是大家頻率sync不到所致,我會透過這平台讓大家重新認識你的小孩。

相關文章︳怎樣的氣氛學習才有最大效益?專家教5大元素帶動學習效能︳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面對學業壓力:心理學的教學與策略 減低學生壓力3大建議︳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兒童心理︳孩子扭計如何處理?家長要識4步溝通法 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