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上校園欺凌怎麼辦?專家:被欺凌孩子常有這些特徵︳麥太育兒秘笈
發佈時間:13:00 2024-07-14 HKT

校園欺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香港也不例外。最近一篇報導提到,香港的一個非牟利教育研究機構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約有三成半的中小學學童表示曾經成為欺凌事件的主角,情況令人擔憂。
欺凌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應如何應對?
根據我多年的工作經驗,校園欺凌一直存在,而且並不僅限於中小學等較大年紀的學
生之間,幼稚園的小朋友有時也可能遭遇到欺凌。例如,幼稚園的孩子可能會在互動中展示不尊重,嘲笑別人的外貌、行為和興趣等。有些孩子可能會威脅其他小朋友,要求大家孤立某個小朋友不和他玩,不要與他做朋友等。那麼,當校園欺凌事件不幸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時,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呢?
耐心傾聽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
首先,耐心聆聽孩子的感受和經歷是極為重要的。孩子,特別是那些內向或不善表達的孩子,通常很難主動與父母分享他們所受到的欺凌。作為父母,我們需要主動營造一個安全和舒適的環境,讓孩子願意打開心扉。以我們家庭為例,我和外子非常重視和兩個孩子之間的溝通。即使我們工作繁忙,晚上回家後,我們也會主動關心明山和明詩在學校發生了甚麼事情,並給予他們充分的理解。這樣不僅有助於拉近親子關係,也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宣洩情感的出口。

其次,父母應該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引導孩子。當孩子向你們訴說他們所遭遇的困境時,不要過於激動或生氣,而是以同理心聆聽,並引導他們思考應該如何應對,例如你可以問孩子:「你覺得在那種情況下應該怎麼做呢?」或「下次如果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你打算採取甚麼行動?」透過這樣的引導,不僅可以幫助孩子釐清自己的想法,還能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孩子應對欺凌 建立自信
此外,教導孩子應對欺凌的技巧也十分重要,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和尋求幫助,這包括教導他們避免單獨與欺凌者相處、向學校老師尋求援助、教導孩子適當地回應欺凌行為,讓孩子明白言語和肢體的暴力只會加劇問題。鼓勵他們如果遇到欺凌,要保持冷靜,勇敢向欺凌者說「不」,也要避免被欺凌者的言語或行為,影響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被欺凌的孩子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特徵,例如社交能力較弱、缺乏朋友。因此,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讓他們能在學校中結交朋友,避免被孤立,這樣就能減少成為欺凌對象的可能性。同時,家長也應該關注孩子的行為和外貌是否與眾不同。當孩子的行為或外貌與大多數人不同時,他們可能會引起他人的好奇的目光或遭受取笑等。

另外,加強孩子的自信心也非常重要,因為欺凌者傾向於找那些缺乏自信的弱者進行欺凌。當孩子建立了一定的自信心時,他們能夠意識到自己有權利保護自己。坦白說,我的女兒明詩在過去近十年間成為公眾人物後,經歷了各種大小的批評,有時候網民的言論可能會比較刻薄,這些都可以歸類為網上欺凌。但我很慶幸從小就培養了明詩的自信心,所以即使面對惡意攻擊,她仍能保持從容自若,並將自己的精力集中在積極的事物上。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地鼓勵他們,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價值和能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使他們日後有能力更好地應對校園欺凌或其他形式的困境。
麥何小娟 - 資優教育及兒童發展顧問
從事兒童發展、行為及情緒治療超過35年;教育碩士、美國註冊職業治療師(兒科)
Facebook專頁 「兒童發展顧問麥明詩媽媽」
Instagram @makhosiukuen
Email: [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避免過度物質滿足 帶孩子參加一種活動教出懂得感恩的心︳麥太育兒秘笈
相關文章︳細個唔乖大個自然會變好?行為問題會影響學習能力 家長要及早正視︳麥太育兒秘笈
相關文章︳孩子動手打人父母點處理?先理解原因 再培育情緒管理能力︳麥太育兒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