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高發展比人慢 6大方法把握發育黃金期【附食譜】
發佈時間:13:45 2022-10-06 HKT

小兒生長發育遲緩是指兒童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身高少於同年齡、同性別、同種族的兒童平均身高的兩個標準差,或每年生長速度低於五厘米。在中醫的角度,小兒生長發育遲緩屬於「五遲」的範疇,病因大多與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有關。

古籍《醫宗必讀》提到「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腎兩臟與生長發育的關係息息相關,所以改善脾、腎兩臟的功能是治療「五遲」的主要原則。
對於小朋友來說,不論是餵養不當,還是長期飲食不節,都會損傷脾胃,影響其運化的功能,無法將水谷精微輸送到全身,身體沒有足夠的營養去生長發育,所以出現長不高的症狀。在中醫學上,腎藏精,主生長、發育,主骨生髓。若因高齡產婦、早產嬰兒、出生時過輕等因素導致先天稟賦不足,肝腎虧損,腎不藏精,便會直接影響機體的生長和發育功能,因而出現生長發育速度緩慢的情況。

錯過黃金時期難再長高
大部分青少年在十六至十八歲時,生長板便會逐漸閉合而停止分裂,這個時候各種治療措施已經很難達到長高的目的,所以當家長發現子女的身高明顯低於同齡人的時候,可到醫療機構做一些與內分泌、骨齡等相關的檢查,找出原因,是營養不良?缺乏生長激素?還是遺傳因素所引致?及早發現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6個助兒童生長發育方法
1. 均衡飲食
維持均衡和多樣化的飲食,可以確保小朋友能夠在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營養。另外,小朋友若食用過多的零食,容易令他們飽腹而不吃正餐,不能吸收應有的營養,導致生長減慢。

2. 充足睡眠
生長激素具有促進人的發育及細胞增值的作用,而生長激素分泌得最多的時間段是晚上九時至凌晨一時及早上五時至七時,但是生長激素並不是一到九時就會立刻分泌,而是在深度睡眠的前提下才會分泌,即是小朋友熟睡大概七十分鐘後才會分泌生長激素,所以愈遲入睡,分泌出來的生長激素便會愈少,不利於小朋友生長。
3. 適量運動
建議做一些與地面垂直的衝擊運動,例如跳繩、打籃球等,每次大約二十至四十分鐘,一星期三次或以上,可以刺激腳底生長板,有助長高。

4. 捏脊
將小朋友俯卧和放鬆,然後露出後背,並於脊柱兩側抹上適量的按摩油、潤膚油或爽身粉以作潤滑。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捏起龜尾穴(位於臀部尾骨尖端)兩側的皮膚,拇指沿着脊柱兩側往前推,同時兩手的食指和中指順勢將皮膚捏起,輕輕提捻,一邊提捻一邊向上推至大椎穴(低頭時,頸部最突出點的下方凹陷處),這樣為一次,宜每晚睡前進行,可連續做三至五次。
5. 摩腹
將小朋友仰卧和放鬆,然後露出腹部,並於腹部抹上適量的按摩油、潤膚油或爽身粉。以食、中、無名、尾指四指並攏後用指腹或用手掌掌面在小朋友的腹部做順時針方向的環形運動,大概五分鐘即可。
注意:捏脊和摩腹後需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6. 芝麻核桃豆漿
購買黑芝麻30克、核桃20克、黃豆50克,把黃豆提前浸泡後瀝乾,將黑芝麻、核桃、黃豆放入豆漿機中,加水,啟動豆漿機。完成後隔去豆渣,可加入適量冰糖調味。喝罷有助補腎健脾,健脾通便。

7. 瑤柱粟米紅蘿蔔瘦肉粥
用白米2杯、乾瑤柱15至20粒、粟米1條、紅蘿蔔1條、免治瘦肉100克,於前一晚提前浸泡白米,乾瑤柱亦要提前浸泡及瀝乾,撕成幼絲備用;免治瘦肉加入適量的糖、鹽、胡椒粉調味,粟米、紅蘿蔔切粒。然後將白米隔水,倒入鍋中,加水,用大火煮沸後,調至中細火煲大概20分鐘,期間需不時攪動,避免焦底。加入瑤柱、瘦肉、粟米、紅蘿蔔用細火煮,期間需不時攪拌至煮沸,最後加鹽調味即可,有健脾益腎之效。


文:賴淑敏
圖: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