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升學|在港入讀國際學校全攻略 傳統名校生的轉讀故事(四)【613期】

更新時間:03:00 2022-03-03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2-03-03 HKT

上期談到李太的長子入讀國際學校後,由「不適」到逐漸適應,更有不少意外驚喜。原來他的運動天分在小學時未被發掘,「當時(學校)只重視學生成績,運動方面卻不太理會。」

他向筆者表示,以前在小學只有打羽毛球,運動堂來來去去都是跑圈,入讀國際學校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的運動表現可以很好,因為現時的學校要求學生作多方面發展。

親自籌劃籃球營
他又透露目前的成績不錯,以英文、中文、歷史和體育科的分數最高,「這裏的同學表面上沒有太大競爭,但我知道各人都很認真和努力!」現時就讀十一年級的他,與本地高中生一樣參與許多專題研習。去年暑假,他籌劃 了一個四日三夜、於馬灣舉行的籃球營活動,招待三十多名十多歲的學生參加。

他說:「有這個構思是因為自己喜歡打球,告訴老師後,他指導我怎樣開始(籌備),結果由邀請教練、尋找地方和宣傳,都是自己完成。最困難是找地點,幸好透過朋友幫忙,知道馬灣有合適的地方。」他認為是次經驗很寶貴,對個人成長很有幫助。

學懂時間分配
另一邊廂,筆者與李太的幼子談過,原來兩兄弟的背景一樣,均是在升中時轉讀國際學校。現時弟弟是九年級生,但沒有如哥哥般,在轉校之初遇上適應問題。「我沒有遇到太大問題,因哥哥轉校時,經常跟我談起校內生活,令我對學校的情況有心理準備。」

弟弟比哥哥小兩歲,說話時多了一份孩子氣,但相當健談。他又告訴筆者,就讀國際學校不是他人想像般輕鬆,「國際學校的確側重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發展,但正因要平衡兩方面,學生不可以只顧着玩,也要讀書;而且學校設有測驗考核你是否懂得(課堂內容),真的學懂才會進入下一級。功課量也算多,所以我覺得讀國際學校頗難。」他還歸納出結論:「如果你想讀國際學校,懂得分配時間很重要!」

對未來有更多主見
對於將來前往海外留學的生活有何憧憬,弟弟一臉認真地說:「期望考到一所好的大學,但我知道做人不可以只得讀書,還要有均衡發展。」

比起本港同齡的孩子,兩兄弟在父母的潛移默化教導下,對未來的路多了一份主見,也多了一份信心。

作者:陳筱芬教育博士(星島求職廣場出版人及行政總裁,「打開優質寄宿中學之門」及「在香港入讀國際學校全攻略」兩書之作者。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英皇學院科學學士、倫敦帝國學院大學科學碩士及布里斯托大學教育博士。Facebook專頁︰Dr Fanny Chan E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