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升學|在港入讀國際學校全攻略 傳統名校生的轉讀故事(三)【612期】
發佈時間:03:00 2022-02-24 HKT

上期談到李太安排兩名兒子跳出傳統本地名校的框框,轉讀同一所國際學校,現時分別為十一年級和九年級生。
以前,哥哥在傳統小學裏,是品學兼優、成績名列前茅的好學生,但轉讀國際學校後,老師對好學生的定義截然不同,不再只是聽話和成績好,而要懂得思考和判斷、發掘問題和表達意見,還要在學業以外作多方面發展。對 於一名只有十二歲的男生來說,這種轉變可說是顛覆性的。
入學面對各種不適應
哥哥憶述四年前轉到國際學校讀中學時,由步入校園一刻起便遇到適應問題:「本地學校和國際學校真的有很大分別,無論是人的性格、做事方式和思考方法都很不同,我在本地學校時很重視背誦和死記,轉到國際學校才知 道不行了!原來死記東西完全行不通,其實只要你讀了一次,明白便可以,我要重新適應這種學習方式。」
新環境的學習氣氛令他留下深刻印象,「以前小學老師的教書方法是,學生坐着聽,然後舉手發問;國際學校的上課模式有點像開會,例如英文堂時,同學分組圍在一起交流,有很多互動機會。但最初我不習慣,只是靜靜地坐着聽同學表達意見。」
慢慢調節讀書方法
他坦言,入學初期因不懂分配時間,往往在臨交功課前一晚才做,結果要請求老師准許延期繳交功課。
「小時候我想讀書成績好一點,所以很有規律,放學回家便做功課,再玩耍、睡覺、吃東西。現在卻要安排練波、做功課。因為以前學校的功課大多是翌日交,但國際學校的功課通常有較長的期限,可能一周或兩周,所以學生要習慣管理時間,這一點起初亦較難適應。」
經過約半年適應期,哥哥學懂放下以前的一套讀書方法,漸漸融入新環境。「我覺得自己性格的轉變最大,自信心強了,主動了很多,看事物的角度也多了,不會只有一個角度,而且會主動向別人發問,整個人開心了!」
他更用「內向」形容以前的自己,現在則是「太過活潑」,「現在我參加很多運動,籃球隊、越野賽跑、游泳……」
有意外的收穫
李太的長子入讀國際學校後,由「不適」到逐漸適應,更有不少意外收穫。原來他的運動天分在小學時未被發掘,「當時學校只重視學生成績,不太理會運動方面。」
他向筆者表示,以前在小學只會打羽毛球,體育課來來去去都是跑圈; 因為國際學校要求學生作多方面發展,他入讀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的運動表現可以很好。
作者:陳筱芬教育博士(星島求職廣場出版人及行政總裁,「打開優質寄宿中學之門」及「在香港入讀國際學校全攻略」兩書之作者。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英皇學院科學學士、倫敦帝國學院大學科學碩士及布里斯托大學教育博士。Facebook專頁︰Dr Fanny Chan Edd)
延伸閱讀
海外升學|在港入讀國際學校全攻略 傳統名校生的轉讀故事(二)【611期】
海外升學|在港入讀國際學校全攻略 傳統名校生的轉讀故事(一)【610期】
海外升學|在港入讀國際學校全攻略 孩子何時轉讀較容易?【6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