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3大日常習慣「邊界感」一流!內地媽激讚「相處久了很舒服」 網民最羨慕職場不用做這事?

更新時間:11:00 2025-08-23 HKT
發佈時間:11:00 2025-08-23 HKT

在現代都市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或會因文化差異而出現不同特色。近日,一名內地網民在香港生活半年後,在社交平台分享對香港人「邊界感」的3大深刻體驗,由名字稱呼到日常社交習慣,雖然一開始時讓他直呼「看不懂」,但相處時間久了卻又倍感舒適,有內地網民更直言最羨慕這一點?

港人3大日常習慣「邊界感」一流!內地媽激讚「相處久了很舒服」 

所謂「邊界感」,是形容人們會與外界的人和事保持適當距離,維持舒適交流的行為和表達模式。一名內地網民在社交平台發文,細數在香港生活半年來觀察,對本地人在人際交往上的「邊界感」觀察。他指出,香港人不打探私隱、不過度熱情及不過度社交,與內地人喜愛熱鬧的社交習慣形成鮮明對比,雖然起初對此非常不適應,後來卻逐漸習慣,時間久了卻覺得能夠減少社交負擔,「反而很舒服」。

港人不愛被叫全名?社交媒體「邊界感」最明顯?

樓主指,內地人與關係好的朋友和同事都會互叫全名,顯得親切;相反香港人非常不喜歡被別人直呼中文全名,「要是冷不丁來一句,他們會瞬間警惕起來」,而是更傾向使用英文名或昵稱,就算是相識多年的朋友,都有機會不知道對方的中文名。

在日常生活中,這種「邊界感」同樣明顯。例如在公寓電梯內,樓主形容「大家都會自覺按樓層,全程保持安靜不閒聊」,與鄰居的互動也僅限於點頭微笑,而且不會打聽別人「住幾樓」、「家裡幾口人」之類。他又分享一次搬運快遞的經歷,指鄰居幫忙按電梯鍵並說了句「小心點」,之後就沒有再多問,直言喜歡這種「恰到好處的善意」,令人印象深刻。

樓主又指,港人在職場上使用社交平台軟件時的「邊界感」更為明顯,形容香港同事在WhatsApp上僅討論工作,「從不會發表情包閒聊」,也不會在深夜傳「在嗎?」等訊息;在節日時不會群發祝福,生日時簡單傳一句「Happy Birthday」即可。

樓主以往曾向香港同事發送內地流行的祝福表情包,對方僅回以禮貌微笑,後來才得知私人時間被工作信息打擾會被認為「很不禮貌」;又指香港人的社交平台多為生活碎片,「不會曬娃曬加班」,這種克制的分享方式讓他感受到對個人空間的尊重。

內地網民最羨慕職場不用做這事?港人:這是基本禮貌

帖文引起兩地網民熱烈討論,有內地網民表示欣賞這種「邊界感」,「我就喜歡香港人這習慣」、「私人時間不用回覆消息這個真的羨慕了」;有網民分享在香港的類似經歷,認為這種相處方式減少了社交壓力,讓人更專注於自己的生活節奏。不過,也有人覺得這種距離感會讓鄰里關係變得疏離,「香港人也沒有鄰居互相幫助的那些事了。我們的好親戚不如好鄰居,他們大概沒有」。

有港人則指出與其說是「邊界感」,不如說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禮貌,「這不是邊界感,這是基本禮貌」;亦有網民認為在香港被叫全名一般都是有事情發生,「被叫全名一般唔係在學校就係準備等鬧」、「由细到大,只有在大鑊嘢出現,才會叫全名」,有人則認為「全朵係比(俾)暱稱更親密既(嘅)叫法.....通常親戚或者由細玩到大先會叫」。

來源:小紅書

同場加映:內地人不能理解港情侶的3大拍拖方式!埋單計數、表達相處大不同 35歲唔XX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