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勝天?科學創建氣候工程 控制天氣不是夢?丨星島教室

更新時間:12:30 2025-10-12 HKT
發佈時間:12:30 2025-10-12 HKT

小時候看超級英雄電影時,總會看到有一兩個能夠控制天氣的狠角色,隨手掀起狂風,揮手落下一道驚雷,令人驚歎這種超能力的強大。在民間故事中,一提起借東風的諸葛孔明、呼風喚雨的張道陵,當中濃濃的神秘色彩都會教人津津樂道。從原始部落求雨的祭師開始,人們把能夠控制天氣的人視作無所不能。現時科學如此昌明,人類能透過科學技術掌控天氣嗎?綜觀現時的科學發展,氣候工程這範圍的研究似乎能讓「人定勝天」的夢想變得觸手可及。

人工降雨、雪、雹

發射降雨彈(網上圖片)
發射降雨彈(網上圖片)
發射降雨彈後的狀況。(網上圖片)
發射降雨彈後的狀況。(網上圖片)

中國60周年閱兵儀式那一天,天朗氣晴、萬里無雲,這原來並不是僥倖,而是利用了人工降雨的技術。眾所周知,下雨是水循環的其中一部分,當太陽輻射加熱地球上各種的水,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甚至土壤、植物、生物上的水分,便促使蒸發的發生,將液態的水分轉化成氣態。水蒸氣隨暖空氣上升時,到達高空冷卻,凝結成小水點或冰晶,累積一定重量後便會下雨。但現時這個自然降雨過程卻能被人類所干擾,達致我們想要的效果。

人類可利用人造衛星、雷達等設備監測雲層後,用飛機或高射炮將乾冰、鹽粉、碘化銀等催化劑準確地噴射到雲里,達致「種雲」的效果。原理是視乎雲內的溫度,用催化劑讓天空的水分積聚起來,或使冰晶密度增加。當水分達到一定重量,便能降下雨來。這技術可增加旱季的降雨量,每次人工降雨大約能增加1至2成的降雨量,從而緩解乾旱等問題。一枚降雨彈的造價約5000元,而要實現一場人工降雨,則需要發射約6至8枚降雨彈,加上聘請工作人員等其他成本,約花10多萬元就可以實現一次降雨。

可能會有人質疑:「沒有雲層時總不能憑空降雨吧?」怎料,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阿布扎比竟實現了晴天造雨的技術,彷彿化無為有,在沙漠地帶降下了幾十場大雨。當中運用了大型電離裝置生成帶負電荷粒子,向空中發射,這些電子能夠吸附大氣中的塵埃微粒,使其隨氣團上升至雲形成的適宜高度,並吸引空氣中漂浮的水分子凝結,如果空氣中有足夠的水氣,就能促使雨雲形成。這使乾旱地區也有可能降下相當的雨量,解決當地水資源不足的問題。

延伸閱讀:二十四節氣|「寒露」是甚麼?解構相關民間習俗與文學作品|星島教室

人工引雷

人工引雷
人工引雷

雷電可稱得上是自然界中最驚天動地的龐大力量。自古以來,人類都致力於「捕捉」雷電,最著名的莫過於18世紀富蘭克林用風箏引電的瘋狂實驗。現時人類不用再做出徒手引電這麼危險的事,中國科學家能以更安全的方式引雷。在雷電交加的時候,向空中發射拖着鋼絲的小型火箭,引導雷電透過這條金屬絲打到特定的位置。這方法看似簡單,但背後要精密計算拉力、負荷、速度等因素,殊不簡單,全球亦只有中國和為數不多的國家能夠成功掌握這種技術。

當然,人工引雷並不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反而是為整個社會作出貢獻。引雷能夠用於雷電的物理學研究,以及檢測各項裝置的雷電防護性能;人工引雷後甚至能產生強大的電磁輻射,更有機會誘發農作物產生不同的反應,為人類科研、農作物育種等方面的發展作出貢獻。

人工降溫

在高空噴射氣溶膠助反射陽光。網上圖片
在高空噴射氣溶膠助反射陽光。網上圖片

溫室效應是現今文明世界要面對的一大難題,溫室氣體把太陽帶來的熱量困住,使得氣溫越來越高。陽光如此猛烈,聰明的人類則選擇嘗試將更多的陽光反射走。我們利用飛機在高空平流層噴灑鹽粒等懸浮粒子,可令雲更厚更白,增加雲層反射陽光的能力,減少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從而降低氣溫。同樣地,有科學家想到向平流層噴射硫酸鹽等氣溶膠,模擬火山噴發,亦可達到增加反射、降低氣溫的效果。

除空中噴射物質,人類也試圖在地面鋪設高反射率材料,如在地面、建築物髹上白色塗層、鋪設反射膜,甚至種植高反射率的綠化植物,從而反射陽光,降低局部地區的氣溫。

延伸閱讀:電力如何傳送到我們家中?電網/電力傳輸/高壓電纜一文解構|星島教室

缺點與局限

當然,人類也不能胡作非為,畢竟每次人類嘗試去影響天氣,動輒便是數百萬元的開支,而且看似神妙的氣候工程,效果亦十分有限,往往只能影響小小的範圍,甚至遇到颱風極端天氣更是無能為力,就算出動核彈亦不能傷它一毫。最重要的是天氣如此複雜,即使是天文台內最頂尖的科學家,也不能精準無誤地預測天氣的變化。在某地方減少陽光的輻射,會否導致水分蒸發同時減少,導致世上某一個地方因此出現旱災呢?這恐怕是難以估計的事。因此,儘管科學家一直致力研究,但人類距離掌控天氣還有很遠的路。在此之前,不妨好好想想我們應該怎樣與大自然和平共處,道法自然吧!

小思考,大智慧

你知道怎樣與家人來一場小型的人工降雨嗎?(提示:可使用熱水、高身容器、冰塊、保鮮紙和線香)

試觀察以下實驗結果,分析與下雨有甚麼相似之處?

實驗過程:

  1. 在容器中加入熱水
  2. 在容器中加入點燃的線香
  3. 線香點燃約1分鐘後,用保鮮紙把容器頂部封上
  4. 用袋子盛着冰塊,放在容器頂部等待5至10分鐘

備註:要注意倒入熱水和燃點線香應由家長負責,避免受傷。

延伸閱讀:歷史打造的香港特別行政區 地名由來/百年滄桑/脫殖與回歸一文看清|星島教室

參考答案

容器上方會有大量煙霧,模擬了水蒸氣上升的過程,但注意水蒸氣是肉眼不能看見的,所以實驗中用了線香的煙霧讓水蒸氣上升的過程可以被看見。而保鮮紙則會積累水滴,大水滴接連掉落,模擬了水蒸氣在高空遇冷後,會凝結成水點,水點積聚一定重量後掉下,便代表着你們成功完成了一場人工降雨。

本欄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校長及大學講師撰稿,旨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學習材料,引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將學習融入生活,培養學生的世界觀、敏銳的觸覺、積極學習的態度。

文: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馬灣) STEAM統籌主任黃潤權、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馬灣)科學科老師褚鴻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