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軒 - 終會留下蹤跡|繪本地圖

更新時間:18:00 2025-09-19 HKT
發佈時間:18:00 2025-09-19 HKT

為了預備那場「無字繪本的『文學性』」主題的對談活動,我翻看了很多無字繪本,也進一步研究無字繪本的發展史,接觸到大量佳作。長時間沉浸在美的圖畫中,細味每本書的情意,我感到非常愉悅。就算將來要開設「無字繪本的『文學性』」課程,相信也會容易上手,因為我已有了基本框架。

我會選取其中幾本放在專欄裏介紹,寫幾回之後再轉轉話題。我先簡明扼要地提出一點:「無字繪本的圖像所塑造的視覺追蹤效果,是探索其『文學性』的路徑之一。」這次我推薦Gerda Muller 《Whose Footprints Are These?》(暫譯為《這些是誰的腳印?》),可惜尚未有中譯本。婕爾達.繆勒(Gerda Muller)1926年生於荷蘭,大半生都在法國居住。她的作品數量很多,但中譯本卻很少,甚為可惜。暫時只見《蔬菜是怎麼長大的呀?》和《水果是怎麼長出來的呢?》。她的畫風樸實,創作觀也很純粹,她說過「當我在畫畫時,彷彿有個孩子在身邊看着我,他會給我很多有趣的建議。我是為了孩子們創作,不是為了出版社」。

至於《Whose Footprints Are These?》,一方面風格復古,另一方面有實驗性。作者並沒有畫出人物,但人物就在其中。繪本頁面的主體內容是以腳印構成,讀者只要通過追蹤腳印的走向,以及周邊事物的變化,就能推敲出當中發生過的事情。例如牀邊的腳印進入了洗手間再出來,去到椅子旁邊,而椅子上有未整理好的衣服。讀者的腦海自然會浮現主角起牀、梳洗、更衣的故事情節,甚至能感受到他的動作和性格。後來,主角和小狗的腳印走到門外的雪地,兩組腳印和周邊事物也暗示出他們的遊戲、活動,充滿童趣。

當然,作者還加插了大人和其他動物的腳印,豐富了情境的線索,讓讀者在主線故事外,還能看見生活和世界的模樣。最後,作者在扉頁里把小男孩和小狗的所有活動揭示了出來,可與讀者的想像對應,我很欣賞這個設計。

這本無字繪本非常美妙,我愛不釋手。我想,只要用心去活,終會留下蹤跡。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黃國軒 

作者曾任繪本館副店長,現開設「小火苗繪本屋」FB專頁評介繪本;大專兼職講師、編輯。

延伸閱讀:黃國軒 - 女皇煉石補地|繪本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