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灣區|古建風華 細味肇慶建築故事
發佈時間:14:00 2025-05-15 HKT

肇慶作為五督嶺南的重鎮,無論是在哪個歷史階段都曾留下獨特的印記。徜徉在肇慶的山山水水之間,這些歷史建築都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細味之間,依然可以感受到它們給我們講述的滄海桑田。

南宋古村 黎槎
在高要的回龍鎮,有一個近700年歷史的村落。為了避免時常受到水災侵害,這個村落建在一個被水環繞的山崗上,取名「黎槎」。「黎」是「眾多」的意思,「槎」則是「木筏」之意,合起來就是「許多漂浮在水面上的木筏」,生動而又形象,呈大圍屋的式樣。周邊是個環形的護村池塘與環村大道,僅有南北兩個出口與外界陸路相通。這種布局不僅美觀,還具有實際的功能,能夠有效地防止洪水侵襲。


明代廊橋 泰新橋
泰新橋位於肇慶市封開縣平鳳鎮,是一座建於明嘉靖十二年(1534年)的古橋,是廣東省唯一保存較好的風雨式廊橋。泰新橋建築精巧、造型古樸。橋下部分保持了中國唐宋時期木結構樑柱,具有調蓄水流、分流灌溉的實用功能。上部分為穿斗式與抬梁式結合的廊式結構,保留了明代風格,以其精巧的建築和古樸的藝術被譽為南粵古橋建築的奇葩。

嶺南第一村 楊池古村
楊池古村位於肇慶封開的羅董鎮。雖然這個村落只是個不到400年歷史的明清古村,然而這個村子卻有「嶺南第一村」的讚譽。這條村子其實並不大,現有60多間磚木結構的明清古宅,其中卻有5間讀書的學堂和一間令人驚訝的錢莊。如果細看,還會發現,村中的古宅基本都用了大塊花崗石墊底,既能起到很好的防潮、防蛀效果,還堅固耐用。屋宅之上大、小門相扣,屋脊翹起,還雕有花鳥蟲魚、龍鳳麒麟等圖案。這樣的村落盡顯不凡的氣象。


江樓晚眺 閱江樓
閱江樓是明代宣德年兩廣總督張鏡如仿滕王閣樣式而建,地處石頭崗上,南臨西江,氣勢頗為不凡。閱江樓以「江樓晚眺」,成為肇慶八景之一,令很多的文人墨客在這裏吟詠酬唱。同時,閱江樓還是軍機要地。南明永曆帝曾在這裏檢閱水軍;清末的中法戰爭時期,這裡也曾是大將彭玉麟的指揮中心;大革命時期,當地農民自衛軍總部也設在閱江樓。1925年11月,葉挺任團長的獨立團在閱江樓成立,並以閱江樓為團部。


數塔擎天
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多重功能,不僅作為佛教建築,還常被用來鎮風水、旺文風、祈願祈福等。肇慶作為嶺南名郡,明清時期的兩廣總督署所在地,又位於西江之畔,故而在明清之際,更是造塔眾多。
僅僅在今天的肇慶主城區,就有數塔擎天,成為古端八景之一。崇禧塔、元魁塔、文明塔、巽峰塔、金洲塔都為明代所建,成為肇慶地方文化中重要的一環。


本文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供稿,小白楊出版社策劃。
文、圖:鴻文館文化工作室
其他圖片及資料:Trip.com
相關文章:
肇慶
五邑
深圳
嶺南
廣州
東莞
穿越大灣區|東莞習俗 傳統中亦受西風影響?剃頭/賣懶/舞麒麟/賣身節/龍舟月/七姐誕
珠海
澳門
佛山
穿越大灣區|佛山 武術之鄉 經濟繁盛 基礎深 推動建設廣佛都市圈
珠江西岸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400、500年間的滄海桑田與建設改造
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