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家看香港飲食文化|閱讀角度
發佈時間:14:00 2025-05-11 HKT

「魚有魚味,雞有雞味。」除了味道,食物原來還可以從人類學家的角度去思考、討論。相信不少人對中華八大菜系都耳熟能詳,包括川菜、粵菜、湘菜等,雖然港式美食不包含其中,卻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食物對大眾有何社會意義
一道菜誕生的背後與社會環境有何關聯?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張展鴻所著的《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從我們平日經常接觸的菜式入手,由人類學的角度來看本地飲食的地方意義,細味香港獨特的飲食是如何建構在文化之上。
全書分為6個章節。第1章由香港地理位置出發,以獨特的地理解釋香港的淡水漁業發展;第2章介紹戰後食品如何影響客家菜、上海菜的發展;第3章探討新派粵菜與國際菜系在香港的興起;第4章回顧上世紀90年代的香港懷舊美食;第5章通過案例展示出人們對食物的意識如何成為一種文化遺產;第6章總結食物對於香港大眾有何社會文化意義,可說是全面展示了一位人類學家是如何看待香港的飲食文化。
反映居民生活習慣和傳統
通過作者的觀察,讀者或會驚喜地發現,原來從「飲茶」菜單的變化便能看出早期香港人口結構的轉變。飲茶時可以吃到的大部分食品,最初都是街頭食品,例如煎腸粉、炸兩、煎釀三寶、咖喱魷魚等,本來都是在街頭出售的小食,但後來成為茶樓的熱門菜式。這證明下層勞動階級的向上流動性相當大,他們在幾十年內就達到所謂的中產階級地位。諷刺的是人們選擇的食物揭示即使人們消費習慣「升級」,但口味始終一如既往,造就現時茶樓的菜單。

機緣巧合之下,作者亦發掘到一些較稀奇的客家菜式。這些菜式的發現無疑直接反映客家村落的居民之生活習慣和民間傳統,例如他們會隨着不同季節而製作一些獨特食品,但當中有些也接近失傳,或失去原有的特定功能。
我們可通過觀察本地村民的飲食,發現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了解香港文化的多元;也可通過研究即將失傳的傳統食品製作方式,反映族群過去的生活。若能認識香港食物的始源,我們用餐時便可以品味箇中更深層次的滋味。

文:鄒傳仁 圖:星島圖片庫、誠品線上、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飲茶
五一黃金周|蓮香樓懷舊點心車吸客 五一生意升近3成 年輕食客讚有人情味及儀式感
灣仔靚裝酒樓特價點心$7起!歎鯪魚球/蝦餃皇/蟹籽燒賣 網民大讚「平過深圳」
沙咀酒店點心放題限時買二送二!120分鐘任食蝦餃皇/燒賣/燒味 復活節+五一假期都有優惠
TVB《飲茶》推介4間平民茶樓地址!羅家英都推牛池灣茶檔盅頭飯 必試手打陳皮牛肉球/黑松露燒賣
石硤尾街市40年露天茶寮!手工點心$17起 必食鵪鶉蛋燒賣/蝦多士/炸饅頭 凌晨4時起有得食
稻香酒樓「飲茶節」3大優惠!長者早茶點心孖寶$18.8 人氣粥粉麵飯$28起
稻香旗下酒樓優惠|客家好棧下午茶點心7折!$30早晨孖寶/炒粉麵飯$38起
九龍海逸君綽酒店海雲天優惠|65折睇住海景歎8大點心套餐 有齊花膠灌湯餃/鮮蝦燒賣/金魚餃
廣州飲茶好去處2025|10大性價比高飲茶美食攻略 ¥88酒店自助餐/蔡瀾點心/花膠燒賣/5折優惠 大灣區旅遊長者飲茶推介
廣州美食推介2025|10大人氣粵菜餐廳攻略 老字號茶樓/靚景酒家/經典點心/米芝蓮 大灣區旅遊長者飲茶好去處
廣州粵菜美食2025|廣州10大粵菜老字號酒家攻略 陶陶居耶倫菜單!米芝蓮餐廳/長者飲茶好去處 高鐵大灣區旅遊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