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如何面對天災 能登之旅的體驗|公民視野
發佈時間:14:00 2025-07-26 HKT

公民視點
近年不少發達地區都接連遭受嚴重天災的衝擊,例如台灣和日本等地便幾乎無間斷地受到颱風、暴雨、地震等侵襲。而在香港這個「福地」,雖然地震等巨大災害似乎與我們無緣,但近幾年的強颱風和暴雨,仍帶來不少的破壞,也揭示了社會應對這些自然災害時的脆弱之處。到底社區該如何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災害呢?筆者在夏天時曾到訪年初遭受嚴重地震破壞的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便看到一個天災頻仍的社區,如何以不同方法應對這些災害。
相關新聞:日本能登地震︱倖存男警親睹妻兒4人遭活埋 喪禮悲慟:想永遠和你們一起
地處偏僻災後復原緩慢
石川縣能登半島於今年元旦日遭受黎克特制7級強震侵襲,當中北部的輪島市、珠洲市等地受災尤深,至今仍未完全復原。筆者於夏天時趁着到金澤旅遊的間隙,到訪了當中受災最嚴重之一的輪島市。

就筆者在市內所見,雖然在地震時遭受滅頂之災的輪島朝市的瓦礫已大部分被清走以待重建,大部分民居的水電也已恢復,但不少倒塌的建築物以及附近的瓦礫仍然未被清理。縱然離地震已逾8個月,但整個市區仍未徹底擺脫「災區」的狀態。這無疑顯出日本政府在協助地方城鎮應對災害時的不足之處,也凸顯能登半島這類地處偏僻的地區,在面對天災時要給予救援和協助方面的難點。

相關新聞:遊日注意 | 能登半島暴雨增至7死10失蹤 115村落淪孤島多棟房屋遭沖走
售當地物產積極復興
然而,在走訪輪島市的過程中,筆者同時也看到當地民眾如何靠自身社區的力量,面對災害,乃至朝向復興的方向努力。除了緩慢地進行的重建作業外,本身作為擁有朝市、輪島塗等豐富旅遊資源的地區,輪島市乃至整個能登地區都積極地向外界傳達當地的現況,並鼓勵其他地區的人們通過到訪當地,通過在當地旅遊(當然是到訪安全往返的地區),除了支持當地的產業外,也能通過遊歷的經驗,向身邊的人以及外界傳達當地的情況,讓當地能漸漸擺脫只能等待救援的「災區」形象,慢慢地復興起來。
回到金澤,筆者在JR站販賣土產的區域中,也看到特地劃出了一個專門售賣能登地區物產的專櫃,呼籲人們通過購買當地產物,為當地的復興作出貢獻。當然,日本作為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縱使類似地區遭受天災,仍可以通過旅遊來為社區復興出一分力。但能登當地面對自然災害的經驗,不禁也讓筆者想到:假若香港面對類似情況,又可如何應對,化危為機呢?
公民思考
- 同為發達地區,日本應對天災及災後復原的經驗及長短處,對香港面對類似情況帶來甚麼啟發?
- 面對天災及災後復原的任務,旅遊業和其他產業能為此作出甚麼貢獻?
- 作為社區的一分子,當社區面對災後復原的任務時,我們可以為此發揮甚麼作用?
公民素養
社群參與
社群參與是重要的公民素養。這不只是對於社區遭逢如天災等變故時,能對社區復原作出貢獻,放在社區日常運作乃至改進上,也能發揮重要作用。例如義工服務、參與組織等,均是我們作為社區一分子,作出社群參與的可行方式之一。
文、圖:劉卓輝多元學習坊高級業務發展主任
(本專欄由EDUTION NETWORK統籌供稿)
其他圖片: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