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平 - 本草葳蕤|教評心思

更新時間:16:00 2025-11-24 HKT
發佈時間:16:00 2025-11-24 HKT

近日,我校在友好機構的鼎力支持下,生意盎然的杏林藥圃正式落成,31種形態各異的中草藥在此扎根生長,這些植物吸引了不少師生和經常來校的長者的目光。

藥圃中的植物有致地坐落着,每株植物旁都配有專屬科普牌,清晰標註學名、藥用功效等。其中有薄荷、艾草等等,還有已有果實的火龍果、百香果和檸檬,但最吸引我和學生的是含羞草,每次經過它身邊時總是忍不住用手與它打招呼,淺陋的我不知它有藥用價值!不少學生在木瓜樹旁定睛地看着那兩棵綠色的木瓜,等待它們成為橙黃的樣子。照顧這藥圃的是長者和學生,本校長者學苑的長者帶着多年的種植經驗,與學生組成夥伴。相信在除草和照顧植物的過程中,長者傳遞的不僅是種植知識和人生經驗,還有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學生展現的不僅是好奇和活潑,更是對傳統智慧的接納與喜愛,代際情誼在泥土與綠意間靜靜成長和茁壯。

這片藥圃將是一間開放的課室,讓學生在其中學習語文、描繪植物的表相及了解其生長過程等等,把課本上的知識變成可觸摸、可觀察、可創作的素材,讓學生親身感受本草文化的內涵、色彩及生命力。同時,我們計劃將本草文化惠及更多人,將健康理念傳遞予社區,將推出「健康飲食」主題藥膳工作坊。從幼苗到成為餐桌上的菜餚,感受箇中的付出,更重要的是體味文化就是生活——博大精深原來也可以隨手拈來,一直在我們的身邊。

本草進校園,不僅是學習種植中草藥,更是文化的傳承和實踐,讓文化植根於學生的心中。中草藥圃的建設與系列活動的開展,是踐行五育兼賅、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實踐。隨着繼續豐富藥圃的內容,拓展課程形式,期盼學生在與本草的親密接觸中,感受傳統文化就在生活中,讓本草的清香浸潤童心,讓傳統的智慧陪伴他們成長。

文:陳月平

作者為裘錦秋中學(屯門)校長、教育評議會執委。

延伸閱讀:
楊佩珊 - 教育家精神的踐行|教評心思
翁港成 - 中史科「千古難題」有解?|教評心思
尹淑芬 - 科技育人 創新未來|教評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