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賢 - 國之瑰寶|青史劄記
發佈時間:15:00 2025-11-09 HKT
近日法國羅浮宮再次登上新聞頭條,卻是因為法國皇室珠寶被盜。雖然部分賊人被捕,但被竊珠寶至今下落不明,甚至有指鑲有寶石的首飾很大機會已被永久摧毀。
羅浮宮的保安問題固然令人關注,但其實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文物保護機構都長期面臨資源緊絀的問題,保安、保存、盤點等事項都經費不足,令文物曝露於風險之中。
在現代社會,文物保育依然充滿挑戰,如此就令人更佩服在戰火中奮不顧身守護文物的英雄。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其中一件可能最年輕的常駐展品,便是抗戰時故宮文物遷徙所使用的木箱。當時故宮重要文物先被運送到上海,及後保存到南京,在日軍步步進逼後,西遷到四川。箱子的堅實和斑駁,顯示出當時運輸工作的艱辛。
在歐洲,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在二戰期間,將文物密封在特製的保護箱中並掩埋,以避免遭到破壞和掠奪。現時展覽的古希臘雕塑旁邊,部分便放有當時該文物被工作人員放入稻草堆,甚至放入地底的圖片,以提醒人們保護文物的不易。
有趣的是,不少著名文物都有失而復得的故事,為它們添上傳奇色彩。《蒙娜麗莎》聲名遠播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由於其在1911年被盜、兩年後被尋回的傳奇故事。
這次羅浮宮珠寶盜竊事件發生後,部分現場更意外成為新的「熱門景點」,遊客紛紛到訪賊人破窗而入的位置「打卡」。
這次事件不幸中之大幸,便是賊人在逃跑途中,遺漏了拿破崙三世的皇后歐仁妮的后冠。雖然后冠損毀嚴重,但依然可以修復。作為法國現存唯一的皇室后冠,配上這段經歷,相信會成為羅浮宮又一件招牌文物。
但願世界各地的文物可以多一些失而復得的傳奇故事,少一些從此消失的令人惋惜。
文:周正賢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成員,現為見習律師。
延伸閱讀:
張瑋宗 - 談談圖書館與歷史文化傳承|青史劄記
張瑋宗 - 從物質文化看中國歷史 - 青史劄記
周正賢 - 五感博物|青史劄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