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賢 - 破除一元培育 開發多元智能|談經論學

更新時間:18:00 2025-10-03 HKT
發佈時間:18:00 2025-10-03 HKT

學校是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場所。學校教育的要務,在於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這遠非僅追求一元的學術成績所能達成。

延伸閱讀:馮漢賢 - 模仿成功與避免失敗|談經論學

相信不少讀者都聽過由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他指出,傳統的智能觀深受3種思維局限所束縛:「測試主義(Testist)」,認為可量化的能力(如智商)才具價值;「西方中心主義(Westist)」,過度側重邏輯與實證思維;「最佳主義(Bestist)」,篤信問題僅有單一最佳而否定多元並存之解。多元智能理論正是突破這些框架的良方。它將人類智能劃分為八大範疇,除了語言與邏輯數學,還包含空間、音樂、身體動覺、人際、內省及自然觀察智能。每一種智能,都是獨特的理解世界之窗,也是解決問題的多元工具。

近年,本地學校也開始應用此理論,積極通過課外活動與資優教育推動多元培育。然而,若要真正落實,關鍵在於將多元智能的培育與課程或課時融合。

延伸閱讀:馮漢賢 - 直覺不一定真確|談經論學

以筆者學校為例,在課時融合上,我們已將「多元智能課」正式列入時間表,每周設置。學生可從模型製作、花藝、電影鑑賞、舞獅、閱讀、編程、烘焙、智能養殖等10多個選項中,按興趣自由選擇。此安排不佔用課後時間,亦不受傳統學科框架限制。每學期重新選課的機制,更能確保學生在初中至高中階段,能廣泛探索並體驗不同的智能領域。

未來,我們期望能持續深化多元智能教育的實踐。這不僅是為了發掘學生的潛在才華、建立自信,更是為了回應急遽變遷的社會對多元人才的渴求。唯有掙脫「一元標準」的束縛,才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理想,培養出能夠豐富未來世界、引領多元發展的下一代。

文:馮漢賢

作者為香港布廠商會朱石麟中學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者。

延伸閱讀:馮漢賢 - 多元肯定 教育的正向循環|談經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