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賢 - 多元肯定 教育的正向循環|談經論學

更新時間:18:00 2025-08-10 HKT
發佈時間:18:00 2025-08-10 HKT

學期末的校園格外忙碌。在暑假前的最後一周,學校接連舉辦了3場典禮:優異生頒獎禮、中六畢業禮和結業禮。

獲獎學生從中一到中六都有,涵蓋學科成績和課外活動多個方面。有學術成績優異的,有在音樂、體育、藝術等方面表現突出的,也有服務精神值得嘉許的;有表揚表現突出的「傑出獎」及「優異獎」,也有肯定進步的「進步獎」。

延伸閱讀:馮漢賢 - 使用不同人稱 溝通效果迥異|談經論學

站在台上的同學們,表情各不相同。有人笑容滿面,稱心滿意;也有人表現平靜,但欣喜獲獎。對長期獲獎的學生來說,這或許已是常態;但對於第一次獲獎的同學而言,這個時刻則別具意義。

記得我第一次在學校上台領獎,就是中二級拿的「最佳進步獎」。當時我的總平均分較之前一個學期高了近10分,這個進步一方面是因為確實付出了努力,而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上學期的起點比較低吧!但無論如何,這個獎項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它讓我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後來在學業上持續進步,最終考入了心儀的大學和專業,回想起來,那個「進步獎」確實是個重要的轉折點。

延伸閱讀:馮漢賢 - 身教與身學|談經論學

每個學生都需要被看見、被肯定。有些同學可能不擅長考試,但在其他領域很有天賦;有些人起點較低,但進步顯著。學校應該搭建更多平台,讓不同特質的學生都有機會獲得認可。因為誰也不知道,哪一個瞬間的鼓勵,會點燃一個學生的鬥志,進而改變他的人生軌跡。

教育的意義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在於激發潛能。多元化的認可肯定,能讓更多學生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當我們擴大肯定的範圍時,就可能會有更多學生獲得前進的動力。這種正向循環,正是教育最可貴的地方。

文: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者。

延伸閱讀:「恩」才施教 讓學生知道、感到、做到 培養正確價值觀|談經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