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延琼 - 未來甚麼才是教育核心?|苗想teen開

更新時間:18:00 2025-08-21 HKT
發佈時間:18:00 2025-08-21 HKT

當我們談論「心理肌力」,不止是談心情好不好,而是在關鍵時刻能否穩住情緒、冷靜思考、堅定前行。現代社會節奏快速、挑戰層出不窮,真正能幫助我們應對壓力與困難的,不是高智商或好成績,而是來自大腦深處的「心理韌性」。

我們大腦中有兩個關鍵角色:杏仁核與前額葉皮質。前者像警報器,感知危險、激發恐懼,幫助我們逃離威脅;後者像領航員,負責邏輯、計劃、自我控制,引導我們理性應對。然而大腦並不總是選擇理性,當面對壓力時,杏仁核往往會搶下主導權,讓我們焦慮、煩躁,甚至失控。

心理肌力訓練的關鍵,就是學會穩定杏仁核,活化前額葉皮質。這不止是情緒管理,更是對抗焦慮、提升專注力與決策力的根本。研究顯示,那些能在壓力中保持冷靜的人,並非天生堅強,而是在成長過程中,大腦中這兩個區域建立了穩固的連結。學校體制強調認知能力,但非認知能力卻是成就性格的核心。

延伸閱讀:苗延琼 - 媽咪,我想先學做一個人|苗想teen開

此外,心理肌力正是非認知能力的核心。與記憶力、邏輯力等傳統認知能力相比,毅力、自我激勵、同理心與人際能力,才是真正決定人生成就的關鍵。這也是為何教育界開始重視「社交與情緒學習」(SEL),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覺察、情緒管理與人際溝通能力。

不過,教育界對於在這方面如何落實、怎樣落實,看來卻是一籌莫展。當AI取代了大部分人類所需要的認知功能,我們的下一代,就是活在與AI共存中。未來的競爭力,不再止是學業分數,而是誰能在困難面前不退縮、能適應能改變、能解決問題、能跟別人協作。

延伸閱讀:苗延琼 - 教學實驗:從「講課」到「問答遊戲」|苗想teen開

誰能擁有心理上的強健肌肉,誰就是人生勝利組。心理肌力不是抽象口號,而是一種可以鍛煉、可以培養的能力——是讓我們不被情緒綁架、勇敢面對人生起伏的力量。這樣的訓練,將成為教育的核心,也將決定我們是否能成為真正幸福、有力量的人。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苗延琼

作者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延伸閱讀:苗延琼 - 雪莉的成長故事:連結背後的陰暗面|苗想teen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