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必須面對的轉變|曾智華

更新時間:09:42 2025-11-25 HKT
發佈時間:09:42 2025-11-25 HKT

過去十年,不停進出大灣區,目的是閒遊及尋覓美食,但同時,也見證內地的變化,再結合香港情況,我幾肯定本城與內地在各方面融合,將越來越明顯,大家得有心理準備。

正如王維基近日大講特講的:(一)一成不變會死㗎 !(二)香港3年內將實現免清關物流,顛覆整個零售格局;(三)海內外網購將進一步擴大;(四)香港人日漸接受內地品牌,證諸於電動車的普及;(五)無法與強手拼多多、京東及淘寶競爭,咁就加入佢哋。王維基一向寸嘴,但精準指出:「機會係留俾有準備的人,我就準備好喇,你哋有冇得留低,我就唔知喇!」

不少行業已需與大灣區競爭

事實近幾年大趨勢是,香港不少行業已必須直接與大灣區同業競爭,除零售之外,更包括飲食、裝修、建築、電訊、住房、娛樂……,肯定,連醫療產業,也會加快出現。

近兩年大家聚頭,講到大灣區,當然首選仍是食,但日比日多是配眼鏡、睇牙醫。最近開始,越來越多人北上照CT scan及MRI,我身邊更有朋友回去醫治癌病,因內地購買鏢靶藥,遠比香港便宜。

好多人話,香港很多方面,不能亦不會減,例如人工,真的嗎?若大家奉行資本主義,堅守自由市場,就應接受自由市場的最大定準則——供求。今年見到各式樓宇物業、的士小巴車牌、舖租、車價……,以致酒店自助餐,全部跌價,點解?正是供求在「作怪」。

失業率勢上升 極可能減人工

價格從不以個人意志而決定,而是市場決定。故打工仔最不願意見到的減人工,極可能出現。因失業率勢將繼續上升,變相人力供應增加,若經濟下滑令需求下降,人工也無法不向下調整。痛苦嗎?痛苦!但大家必須面對。協助打工仔,應盡快加建公屋及鼓勵退休人士考慮北移。

剛到中山一遊,發覺非市中心的新大廈,平到2,000元人民幣一呎,以香港人的財富,不少可住千呎以上「豪宅」。轉變,當然大部分人不願接受,但與其日怨夜怨,倒不如作出適合自己未來的規劃更為明智。

資深傳媒人 曾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