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必须面对的转变|曾智华
发布时间:09:42 2025-11-25 HKT
过去十年,不停进出大湾区,目的是闲游及寻觅美食,但同时,也见证内地的变化,再结合香港情况,我几肯定本城与内地在各方面融合,将越来越明显,大家得有心理准备。
正如王维基近日大讲特讲的:(一)一成不变会死㗎 !(二)香港3年内将实现免清关物流,颠覆整个零售格局;(三)海内外网购将进一步扩大;(四)香港人日渐接受内地品牌,证诸于电动车的普及;(五)无法与强手拼多多、京东及淘宝竞争,咁就加入佢哋。王维基一向寸嘴,但精准指出:「机会系留俾有准备的人,我就准备好喇,你哋有冇得留低,我就唔知喇!」
不少行业已需与大湾区竞争
事实近几年大趋势是,香港不少行业已必须直接与大湾区同业竞争,除零售之外,更包括饮食、装修、建筑、电讯、住房、娱乐……,肯定,连医疗产业,也会加快出现。
近两年大家聚头,讲到大湾区,当然首选仍是食,但日比日多是配眼镜、睇牙医。最近开始,越来越多人北上照CT scan及MRI,我身边更有朋友回去医治癌病,因内地购买镖靶药,远比香港便宜。
好多人话,香港很多方面,不能亦不会减,例如人工,真的吗?若大家奉行资本主义,坚守自由市场,就应接受自由市场的最大定准则——供求。今年见到各式楼宇物业、的士小巴车牌、舖租、车价……,以致酒店自助餐,全部跌价,点解?正是供求在「作怪」。
失业率势上升 极可能减人工
价格从不以个人意志而决定,而是市场决定。故打工仔最不愿意见到的减人工,极可能出现。因失业率势将继续上升,变相人力供应增加,若经济下滑令需求下降,人工也无法不向下调整。痛苦吗?痛苦!但大家必须面对。协助打工仔,应尽快加建公屋及鼓励退休人士考虑北移。
刚到中山一游,发觉非市中心的新大厦,平到2,000元人民币一呎,以香港人的财富,不少可住千呎以上「豪宅」。转变,当然大部分人不愿接受,但与其日怨夜怨,倒不如作出适合自己未来的规划更为明智。
资深传媒人 曾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