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感染流感後1個月 更易中風/心肌梗塞 出現8大症狀即求醫

更新時間:11:59 2025-11-13 HKT
發佈時間:11:59 2025-11-13 HKT

感染流感後,也有機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有研究發現,在感染流感後的1個月,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會顯著增加,中風風險更會大增5倍。醫生建議,若身體感染流感後出現8大症狀,隨時是心血管病的警號,應立即求醫,

研究揭感染流感後1個月 更易中風/心肌梗塞

內科醫生傅裕翔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不少人普遍認為流感康復後便無後顧之憂,但最新研究證實,感染流感後一個月,是心臟病與腦血管病的「高危期」。除流感病毒外,感染其他病毒如帶狀皰疹、乙型與丙型肝炎、甚至RSV,也都與長期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相關研究於今年11月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刊登。

 

 

研究有何發現?

該研究透過整合分析155篇相關文獻,結果發現感染不同病毒後,都會增加心腦血管病風險:

  • 流感感染在發病後第一個月內,會使急性心肌梗塞發生風險飆升4.01倍,中風風險更高達5.01倍。
  • COVID-19感染者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27%,中風發生機率也提升23%。
  • 帶狀疱疹病毒感染與冠心病風險上升12%及中風風險增加18%具顯著相關性。

研究也指出,病毒感染引發心血管事件的兩條路徑:

  1. 間接攻擊(免疫風暴):病毒引發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產生全身性發炎現象,導致血管內皮組織受損、加速血栓形成與動脈粥狀硬化。
  2. 直接攻擊(心肌侵犯):部分病毒種類能直接侵入心肌細胞,引發病毒性心肌炎或心律不整等。這正可解釋臨床上為何會出現感染後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例。

研究顯示,即使沒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吸煙等危險因子,年輕族群在感染流感或新冠病毒後,仍可能在短期內突發中風或心肌梗塞。關鍵在於發炎反應屬於全身系統性事件,當人體遭受病毒侵襲時,會導致血液黏稠度上升、血管管徑收縮,使心臟與大腦瞬間承受超乎平常的壓力。

該項研究作者特別強調,積極預防流感及其他病毒感染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環節,而打疫苗這種保護效果並非來自病毒成分本身,而是源自免疫系統經過訓練後所產生的穩定反應。建議透過接種疫苗來降低相關風險:

  • 流感疫苗:能降低心肌梗塞與中風發生風險約20%至40%。
  • 帶狀皰疹疫苗: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達23%。
  • COVID疫苗:使感染後出現心血管併發症的機率顯著下降。

傅裕翔醫生提醒,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流感、RSV、腺病毒、甚至肺炎鏈球菌經常同時流行,若這些感染與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事件產生疊加效應,健康風險就被放大。許多長者常誤以為,既已罹患心臟病就不適合接種疫苗,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心血管疾病患者正是最需要疫苗保護的族群,因為感染病毒後會使心臟負荷大幅加重,疾病恢復期也隨之延長。

患流感後出現8大症狀即求醫 疲倦也高危?

傅裕翔醫生表示,若長者在感染後1-4周內出現以下症狀,應立即就醫切勿拖延觀察,這些徵象往往非單純感冒未癒,而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警號:

  • 突然的胸悶
  • 呼吸急促
  • 冒冷汗
  • 手腳無力
  • 講話不清楚
  • 臉部歪斜
  • 心跳忽快忽慢
  • 莫名疲倦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 哪種死亡率最高?

根據衞生署資料,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已知可感染人類的季節性流感病毒有3種類型:甲型、乙型和丙型。其中甲型與乙型流感佔感染的大多數,而多年來流感疫情爆發,通常都與甲型病毒有關。

1. 如何分辨甲型流感?

  • 常見症狀:發燒、發冷、頭痛、咳嗽、喉嚨痛及流鼻水
  • 高風險人士:長者、小朋友或免疫力較低人士受感染後,可能會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甚至腦炎、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等併發症,最嚴重可致命。
  • 嚴重程度/死亡率:病情一般較嚴重,死亡率較高。
  • 傳染力:傳染及致病能力較高,為目前主要會造成流感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當新型甲型流感出現時,有可能導致新一波的流感爆發

2. 如何分辨乙型流感?

  • 常見症狀:與甲型流感相似。
  • 傳染力/嚴重程度/死亡率:病情一般較甲型流感輕微,死亡率較低。演化速率較甲型流感病毒低2至3倍。

衞生署指,流感高峰期一般為每年1月至3月,或4月及7至8月。大部分人患上流感後能自行康復,症狀較輕微的人士應要有充足休息和多喝水。若出現流感病徵,不應上班或上學。如果病徵持續或惡化,應立即求診。

流感有哪些症狀?與一般感冒有何分別?

據衞生署資料,流感高峰期一般為每年1月至3月,或4月及7至8月。其症狀、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和痊癒期,與普通感冒有何分別?

常見症狀:

  • 流感: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肌肉痛、疲倦、頭痛、嘔吐、腹瀉等
  • 感冒:噴嚏、鼻塞、流鼻水、咽喉疼痛、咳嗽、聲嘶、頭痛、發燒

併發症:

  • 流感:支氣管炎或肺炎
  • 感冒:可能有零星發冷、連帶疲倦、流汗、肌肉及關節疼痛

流感/感冒 潛伏期:

  • 流感:約1-4日
  • 感冒:約1-3日

流感/感冒 流行期:

  • 流感:每年1月至3月,或4月及7至8月
  • 感冒:一年四季

流感/感冒 痊癒期:

  • 流感:約2-7日可自行痊癒
  • 感冒:約2-5日可自行痊癒

傳染途徑:

  • 流感:透過飛沬直接傳播,或經接觸間接傳播
  • 感冒:吸入或接觸帶有傳播性的呼吸分泌物

痊癒方法:

  • 流感:充足休息、多喝水,如醫生處方可服抗病毒劑減輕病情
  • 感冒:多飲清水、進食有營養及易消化的食物、充足休息。每日可用半茶匙鹽水漱口3次或以上

資料來源:內科醫生傅裕翔衞生署《美國心臟協會期刊》

延伸閱讀:患流感後吃甚麼快痊癒?營養師教4大對症飲食貼士 增抵抗力抗發炎

---

相關文章:

本港連續2日錄兒童流感嚴重個案 醫生嘆流感未必可「吽返好」 籲打疫苗減重症

本港13歲女童感染流感亡 專家教吃5類食物增免疫力 多吃1種魚也有效!

抗流感飲食|必吃8類營養增免疫抗流感 這種蔬果用油加熱煮 修復黏膜阻病菌入侵

轉季流感恐併發肺炎致死 必吃4類食物增免疫力抗流感 1種海產降重症死亡風險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