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女揭患糖尿病需洗腎 臉部現1特徵屬警號 留神糖尿病惡化4徵兆

更新時間:13:18 2025-09-03 HKT
發佈時間:13:18 2025-09-03 HKT

【糖尿病/腎病】本港有研究指,患上糖尿病前期的年輕患者,終生患糖尿病的風險可高達9成,糖尿病若惡化更會加速腎臟病變。有醫生分享個案指,一名28歲的糖尿病女患者,求醫時臉上出現1徵兆,最終發現腎臟已因血糖失控而受損,需要洗腎。醫生更點名腎病變的5個徵兆,及血糖控制不良的常見原因。

28歲女揭患糖尿病需洗腎 臉部現1特徵屬警號

綜合台媒報道,據腎臟科醫生林正浩指,近年臨床發現40歲前糖尿病患發病明顯增加,如不幸血糖控制不良更會導致腎臟、心臟等併發症,更有機會要提早洗腎,情況比中老年型患者更嚴峻。林醫生分享個案,28歲女患者蔡小姐有糖尿病家族史,22歲時確診糖尿病,從事餐飲娛樂業夜班,因出現以下症狀而求醫:

 

 

林醫生留意到蔡小姐求醫時臉色呈「灰黑」,頓時已覺病情不妙,而且她更出現近期體重增加、常感覺倦怠及疲勞、雙腿水腫及泡泡尿。醫生為她進行血液尿液檢查及腎臟切片檢查時,發現她患上「免疫球蛋白A型腎病變」合併「糖尿病腎病變」;估計蔡小姐未按醫囑、準時食藥,因此糖尿病惡化、危及腎臟功能。

糖尿病腎病變是甚麼?

林醫生指,「糖尿病腎病變」是尿毒症的主因,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良會導致全身血管產生病變,進而損害腎臟微血管,腎臟功能受損惡化,一旦與微白蛋白尿症(泡泡尿)合併,即屬「糖尿病腎病變」。蔡小姐的腎臟超聲波顯示,雙腎均萎縮、纖維化,需要進行洗腎及治療,否則會引發致命腎衰竭。

糖尿病腎病變有甚麼警號?

林醫生解釋,一般出現糖尿病腎臟病變會出現俗稱「啤酒尿」或「泡泡尿」的症狀,即微白蛋白尿症,代表尿液中出現過多蛋白質,使尿液產生過多泡沫且不易消散。如腎臟出現損傷,則會有以下警號:

  1. 下肢或全身性水腫
  2. 高血壓
  3. 倦怠感
  4. 血尿

糖尿病患者為何血糖易失控?

年輕糖尿病患的血糖失控,大多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林醫生指出以下常見原因:

  1. 三餐不規律、攝取過多精緻糖和加工食品
  2. 運動量不足
  3. 不關注血糖情況,或對血糖偏高警覺性低,未及時治療
  4. 情緒低、忙碌或壓力大,影響飲食和用藥的依從性。
  5. 胰島素細胞功能退化速度比中高齡者快,血糖更難控制。

糖尿病併發症恐致蛋白尿/腎衰竭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糖尿病是一種代謝失調的慢性疾病。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人體無法正常利用所產生的胰島素時,血糖便會上升。血糖過高會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長遠更會破壞心血管、視網膜、神經、腎臟等等多個身體系統及器官之機能。

如若空腹血糖水平≥5.6至<7 mmol/L,視為空腹血糖異常;餐後兩小時血糖水平≥7.8至< 11.1 mmol/L,則是血糖耐量異常。兩種情況均屬於前期糖尿病。如空腹血糖大過或等於7 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高於11.1 mmol/L的人士,則可判斷為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者初期常見徵狀

  • 經常口渴
  • 小便頻密
  • 感到飢餓
  • 體重下降
  • 容易疲倦
  • 視力模糊
  • 傷口不易癒合
  •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糖尿病常見慢性併發症

若糖尿病控制不當,血糖長期偏高,血管和神經系統容易受到損壞,令身體器官長期受損,甚至喪失功能。

  • 腦:腦血管病如中風等
  • 眼睛: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
  • 心臟及血管:冠心病、心臟衰竭、高血壓
  • 腎臟:蛋白尿、感染、腎功能衰竭
  • 足部:神經病變、血管病變、潰瘍、感染;下肢潰瘍感染長期不癒者,可能需要截除下肢)

延伸閱讀:比拼6類食物血糖升幅 水果/白麵包/白飯/果汁 這樣吃患糖尿病率高30%

資料來源:《焦點時報》、《三立新聞網

---

相關文章:

糖尿病藥要吃一世?醫生教「7秒運動」降血糖 3個月擺脫藥物

糖尿病人降血糖7大飲食指南!澱粉食物也可吃? 水果宜吃這幾種!

改善糖尿病吃甚麼?9種食物降血糖 更降膽固醇/防癌 西蘭花上榜

全球逾4億人患糖尿病 營養師教吃6種魚降血糖 這種更可降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