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治療|少吃菜易生痔瘡?搽痔瘡藥膏會自己好?醫生解構症狀成因/治療方法

更新時間:18:32 2023-11-20
發佈時間:18:32 2023-11-20

很多都市人長期受痔瘡困擾,坐立不安,只搽藥膏就可以治好嗎?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向《星島頭條》分享治療痔瘡方法,拆解常見迷思,解構痔瘡成因、症狀、類型,比較多種治療痔瘡方法的優缺點,並教9大預防方法。

甚麽是痔瘡?拆解3類痔瘡成因症狀

痔瘡是受擠壓形成?會演變成癌症嗎?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醫生解釋,痔瘡指的是肛門內靜脈血管叢及結締組織突起的疾病,是肛門周邊及直腸末端黏膜下的靜脈血管增生曲張,通常是不良的排便習慣及不正常的壓擠(Straining)造成的結果。

痔瘡分3類:內痔/外痔/混合痔

痔瘡在不同時期,症狀也不同?劉卓靈醫生表示,痔瘡可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三類痔瘡的成因及各時期的症狀如下:

 

1. 內痔

發生在黏膜與直腸上靜脈叢的曲張靜脈腫塊,外圍為肛門黏膜柱狀細胞。內痔可分為4個階段,早期症狀以排便或便後出血為主,晚期可能因痔塊體積逐漸變大,排便時被推出肛門外(脫出)。

內痔4個階段:

  • 第一期:無痛,有靜脈曲張的情況,但不明顯;痔瘡從表面看不出來,完全包在肛門內,主要以便血、分泌物多及痕癢為主。
  • 第二期:有明顯的靜脈曲張,痔瘡有時會掉出肛門外,但會自行縮回肛門內,有便血。
  • 第三期:痔瘡大部分時間都掉出肛門外,特別在排便、久站、負重或咳嗽時,必須用手才能把痔瘡推回肛門內。
  • 第四期:痔瘡於肛門外凸出,已不能將之推回肛門內,是內痔中最嚴重的狀況。

 

 

2. 外痔

根據不同的情況外痔可分為四型,成因和症狀如下:

  • 炎性外痔:因常有肛緣皮膚損傷和感染引起,肛緣皮膚皺壁突起如水泡狀,腫脹疼痛明顯。
  • 血栓性外痔:肛門的靜脈叢破裂,血液漏出血管外,形成血栓在皮下隆起;特點為發病突然,出現局部腫脹、疼痛劇烈。
  • 結締組織性外痔:因慢性炎症刺激,而反覆發炎、腫脹,致使肛門緣皮膚皺襞變大,結締組織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皮垂。
  • 靜脈曲張性外痔:肛緣周圍皮下曲張的靜脈團,蹲下時令腹部壓力增加;排便時外痔會增大,恢復正常體位後症狀可不同程度的減輕。

3. 混合痔

  • 內痔瘡及外痔瘡的情況一同發生,長在肛管齒狀線以上及以下,而且互相連通。內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體,是直腸上下靜脈叢共同曲張的靜脈團塊。
  • 成因:絕大多數是由內痔瘡久患不治,慢慢引發肛門同一齒線上的外痔瘡發生。

劉醫生補充,從發病機理來看,痔瘡是良性疾病,一般不會發生癌變。因痔瘡是直腸肛門部位肛墊下移所致,又或是靜脈叢曲張形成的血管團。而直腸癌是由於細胞分化不成熟、過度增生形成的惡性腫瘤,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

痔瘡5大症狀 肛門越洗越癢要注意

怎樣得知自己長了痔瘡?劉卓靈醫生表示,如出現肛門痕癢、腫痛等徵兆,可能已經患上痔瘡。

 

甚麼人最易生痔瘡?少吃菜便秘者風險高?

所謂「十女九痔」,劉醫生指,女性雖較常患上痔瘡,但痔瘡其實會發生於所有年齡、男女性別及各種族人士身上。其中,久坐、常便秘者都屬高危。

 

引發痔瘡的風險因素/痔瘡高危人士:

  1. 特定職業人士:司機、廚師、商人、經常使用電腦人士等。
  2. 不良飲食習慣:飲酒過量、嗜辛辣、刺激性食物,都會使肛門的靜脈血管叢充血,阻礙血液回流;少吃蔬果,人體攝取纖維不足,則無法長期刺激直腸黏膜,誘發痔瘡問題。
  3. 生活作息不規律:都市人經常捱夜、加上工作引致精神緊張及焦慮,容易導致便秘。若工作需長時間坐下、站立,引致運動不足,腸道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速度緩慢,從而壓迫靜脈,使血管叢充血,血液回流不暢,導致患上痔瘡。
  4. 排便困難:長期便秘人士會由於糞便於腸道存放過久,水分被完全吸收,導致大便乾硬。一旦排便用力過度,會增加肛門的壓力,久而久之便會誘發痔瘡。
  5. 疾病因素:患有肝硬化、心臟病、發炎性腸疾、慢性咳嗽等疾病的人士,比一般人更容易肛管發炎。除此之外,若肛門位置受到感染,會刺激肛內皮膚及直腸黏膜,可導致損傷,形成痔瘡。
  6. 其他因素:懷孕婦女因胎兒重量增加了下身的壓力,肛門組織更容易鬆脫,引致痔瘡;年長、過度肥胖或體質較差的人士同樣風險較高。

為何女性易患痔瘡?與4階段有關?

至於女性易患痔瘡,是與內分泌有關嗎?劉醫生解釋,女性在月經期、懷孕前後、更年期等不同階段,都有出現一些引發痔瘡或令情況惡化的因素。

 

1.  月經期

  • 如在月經時同時出現便秘,蹲廁所太久容易引致血液不循環,加重肛門負擔,就有機會引發痔瘡,或加重痔瘡情況。

2. 妊娠期

  • 由於孕激素和鬆弛肽等激素作用,使盆底和肛管支持組織鬆弛,加重肛墊負擔,繼而發生下移並誘發痔瘡。
  • 由於行動不便,孕婦的運動量減少,減慢腸胃蠕動,大便變得乾燥,就可能因排便障礙,導致擦傷痔區粘膜而引起出血。
  • 由於子宮壓迫,腹壓增大,盆底下移,容易影響到痔靜脈叢的回流,引起肛墊血液動力調控障礙,也會導致患痔瘡。

3. 產褥期

  • 產婦分娩後,由於腹腔空虛,便秘感遲鈍,再加上坐月子期間活動減少,可能導致數日沒排便。糞便在腸道中滯留,水分被吸收後大便變硬,強行排出會損傷肛門,引發痔瘡。

4. 更年期

  • 女性到更年期後,與肛門功能有關的組織也會老化,再加上內分泌與神經功能失調,頻繁上廁所,容易增加肛門的負擔,增大患病的可能。

痔瘡可以自救嗎?醫生教5招紓緩治療

吃蔬果就有效改善痔瘡?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指,改善痔瘡應從調整飲食習慣著手,並列有助改善痔瘡症狀,紓緩疼痛的方法:

 

治療痔瘡搽藥膏就好?一定要做痔瘡切除手術?

患痔瘡要如何治療?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解釋,痔瘡治療可分為保守治療及積極治療,因應症狀嚴重級別手法有所不同。

1. 保守治療:痔瘡藥膏

劉醫生提醒,保持高纖飲食、多喝水、服用軟便劑等習慣,可避免糞便太硬而擠壓痔瘡。至於疼痛時可在患處塗抹止痛藥膏舒緩。然而痔瘡藥膏也有不足之處,且並非適合所有患者。

  • 孕婦禁用:痔瘡膏內含有的麝香、冰片會對胎兒的發育不利,甚至引起流產。此外,痔瘡膏不能使用於其他部位。
  • 只有紓緩功效:很多患者在使用過痔瘡膏後,發現情況會得到舒緩,以為所有痔瘡都可以「自己好」,但其實塗抹藥物只能減輕出血和腫脹等症狀,並不會令痔瘡消失。

他指,痔瘡雖是小病,痔瘡膏也相對較安全,但還是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若使用痔瘡膏3、4天症狀仍沒有緩解,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2. 積極治療:痔瘡手術

  • 症狀輕微者可採用簡單的門診手術,例如橡皮筋結紮術和電刀切除。
  • 嚴重的痔瘡則須以傳統手術切除。

劉醫生補充,若10分為生孩子時的疼痛,那麼以傳統痔瘡切除手術來說,剛做完痔瘡手術的疼痛感,最嚴重可能到達7、8分,亦是手術後最痛的時間,但大多可以用止痛藥控制。術後疼痛會慢慢緩解,約10至14天後會變得較無感。至於另一種環狀痔瘡切除手術(痔瘡槍手術),手術後只會有數天輕微不適,且無肛門傷口及痛楚。

痔瘡無法被根治 飲食作息不佳隨時復發

劉卓靈醫生形容,痔瘡就如同肛門的「軟墊」(Anal Cushion),像一個橡皮襯墊般能把肛門口封住,與肛門括約肌協同避免糞便滲漏。他指出平常大家所認知的,多為「產生症狀或不適的痔瘡」,一般是出現3大症狀才需要處理:流血、疼痛、肛門有凸出物。

他強調,「切除痔瘡,便能一勞永逸」絕對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因其並非像膽囊或闌尾,經過手術就能完整消除,而是每個人自出生後便如影隨形的組織。若治療後仍不注意飲食、作息等生活習慣,便很可能再次發作。

預防痔瘡9大方法 大便時不能看手機?

預防勝於治療,劉醫生提醒,日常應注意如廁、飲食、運動等習慣等,有助預防痔瘡煩惱。

 

相關文章:

飲酒生痔瘡風險高44%? 醫生揭3大原因1類人高危

如廁玩手機逾8分鐘易生痔瘡 5情況須求醫 醫生教4招自救

番茄炒蛋是便秘救星?研究證2類蔬果有效通便防腸癌

編輯:Louise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