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7招打造長壽血管 早晚必做1個簡單動作 改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

更新時間:14:50 2025-11-24 HKT
發佈時間:14:50 2025-11-24 HKT

想要活得久、活得好,保持血管健康至關重要。有專家列出7種方法,能幫助打造強健的血管系統,其中每日早晚做1個簡單動作,即可顯著改善血液循環並預防血栓形成。

專家教7招打造長壽血管 改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

據日媒《女性セブンプラス》報道,遍布全身的血管系統持續為細胞輸送氧氣與養分,並回收二氧化碳與代謝廢物。由於血管在維持生命機能中扮演關鍵角色,當面臨年齡增長、血壓升高與動脈硬化加劇時,許多人可能感到束手無策而選擇放棄。然而多位專家指出,無論年齡大小皆可透過以下多種方法,打造能使用100年的健康血管:

7招打造長壽血管:

1.有氧運動

研究指出,有氧運動能有效維護血管健康,其機制在於刺激血管內皮細胞分泌具血管擴張功能的激素。運動過程中增加的氧氣攝取量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栓形成並降低血壓,同時還能強化心肺腎功能並提升整體耐力表現。

雖然許多人養成每日散步習慣,但悠閒散步對血管保健效益有限。建議進行中等強度的快步行,達到微喘程度方能產生實際效果。有研究顯示,高強度運動,例如跑步對血管軟化並無額外助益,理想模式為每日進行20-30分鐘中強度步行。夏季炎熱時可選擇有空調的大型商場內行走,室內健身單車也是有效的替代方案。

2.肌肉訓練

雖然鍛鍊肌肉對降血壓效果有限,但能顯著改善血糖控制能力,因此仍建議積極執行。對長者而言,肌力訓練更能預防肌少症與虛弱症的發生。需注意肌肉組織受損後需較長修復期,建議每周僅進行2至3次肌肉訓練。

3.小腿訓練

小腿肌肉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其泵血功能能將易滯留的下半身血液推送回上半身,有效促進循環並預防血栓形成。建議每日早晚各執行10次,具體方法如下:

  • 保持站立姿勢雙腳微開,以舒適體勢進行腳跟抬放動作,模擬踮腳尖動作。
  • 若基礎站姿執行困難,可採仰臥姿勢進行,先平躺後先伸展腳趾,接著繃直腳踝與腳趾。

4.控制鹽分攝取

過量攝取鹽分將導致血管硬化與血壓上升,建議男性每日攝鹽量不超過7.5克,女性以6.5克為限。可運用醋、高湯與香草等天然調味品替代鹽分,若已攝取過多鹽分應注意鉀的攝取量。鉀能擴張血管並促進鈉離子代謝,因此建議進食番茄、檸檬、香蕉與蘋果,而食用高鹽食物時可搭配番茄汁補充。但需注意腎功能異常者應謹慎補鉀,以免引發心律不整。

5.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建議積極攝取具有血液稀釋功效的食物,包括茶、魚類、海藻、納豆、醋、蘑菇、蔬菜及洋蔥等。重點在於保持飲食多樣性而非重複單一食材,並養成用餐時先食用蔬菜的習慣,既能增強飽足感又能緩解血糖波動。此外,蔬菜的抗氧化特性還有助降低膽固醇水平,若本身血糖控制良好者可維持現行飲食模式。

6.保持優質睡眠

睡眠不足與壓力累積會顯著影響血管功能與血壓值,即使嚴格控鹽若長期處於高壓狀態,血壓仍難以有效下降。

7.定期進行檢查

建議進行血壓脈波檢查(CAVI、PWV),此檢查僅需仰臥狀態下測量四肢血壓並在胸部放置心跳麥克風記錄脈搏波,全程無痛感。另有一種踝肱血壓指數檢測(ABI)透過比較手臂與腳踝的血壓值來評估動脈阻塞程度。

血管硬化可致中風/心臟病

本港衞生署指出,當脂肪積聚,血管內壁形成一層沉積物,使血管硬化、收窄、阻塞和功能受損,可導致身體的主要器官缺血和缺氧,造成心臟病、高血壓、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殺手,更是導致香港人死亡及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預防心血管病建議:

  • 健康飲食
  • 不吸煙或戒煙
  • 恆常適量運動
  • 預防肥胖或控制體重
  • 防止高血壓
  • 恰當處理壓力

資料來源:《女性セブンプラス》衞生署

延伸閱讀:長壽/短命要看血液?醫生教9招保養血管降血脂血糖 如何飲水最健康?

---

相關文章:

40歲後血管老化易猝死 醫生教用手指自測風險 必學6招通血管

秋冬吃1類水果可防血栓/護心血管 更集5大好處 吃這份量最有效

常吃3種堅果活到100歲 有效清血管降三高 這種糖尿病人也可吃

血栓恐中風心肌梗塞易致命 一年近萬名港人喪命 醫生教飲食5招 通血管/降三高/防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