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7招打造长寿血管 早晚必做1个简单动作 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

更新时间:14:50 2025-11-24 HKT
发布时间:14:50 2025-11-24 HKT

想要活得久、活得好,保持血管健康至关重要。有专家列出7种方法,能帮助打造强健的血管系统,其中每日早晚做1个简单动作,即可显著改善血液循环并预防血栓形成。

专家教7招打造长寿血管 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

据日媒《女性セブンプラス》报道,遍布全身的血管系统持续为细胞输送氧气与养分,并回收二氧化碳与代谢废物。由于血管在维持生命机能中扮演关键角色,当面临年龄增长、血压升高与动脉硬化加剧时,许多人可能感到束手无策而选择放弃。然而多位专家指出,无论年龄大小皆可透过以下多种方法,打造能使用100年的健康血管:

7招打造长寿血管:

1.有氧运动

研究指出,有氧运动能有效维护血管健康,其机制在于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具血管扩张功能的激素。运动过程中增加的氧气摄取量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并降低血压,同时还能强化心肺肾功能并提升整体耐力表现。

虽然许多人养成每日散步习惯,但悠闲散步对血管保健效益有限。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快步行,达到微喘程度方能产生实际效果。有研究显示,高强度运动,例如跑步对血管软化并无额外助益,理想模式为每日进行20-30分钟中强度步行。夏季炎热时可选择有空调的大型商场内行走,室内健身单车也是有效的替代方案。

2.肌肉训练

虽然锻炼肌肉对降血压效果有限,但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能力,因此仍建议积极执行。对长者而言,肌力训练更能预防肌少症与虚弱症的发生。需注意肌肉组织受损后需较长修复期,建议每周仅进行2至3次肌肉训练。

3.小腿训练

小腿肌肉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其泵血功能能将易滞留的下半身血液推送回上半身,有效促进循环并预防血栓形成。建议每日早晚各执行10次,具体方法如下:

  • 保持站立姿势双脚微开,以舒适体势进行脚跟抬放动作,模拟踮脚尖动作。
  • 若基础站姿执行困难,可采仰卧姿势进行,先平躺后先伸展脚趾,接著绷直脚踝与脚趾。

4.控制盐分摄取

过量摄取盐分将导致血管硬化与血压上升,建议男性每日摄盐量不超过7.5克,女性以6.5克为限。可运用醋、高汤与香草等天然调味品替代盐分,若已摄取过多盐分应注意钾的摄取量。钾能扩张血管并促进钠离子代谢,因此建议进食番茄、柠檬、香蕉与苹果,而食用高盐食物时可搭配番茄汁补充。但需注意肾功能异常者应谨慎补钾,以免引发心律不整。

5.建立健康饮食习惯

建议积极摄取具有血液稀释功效的食物,包括茶、鱼类、海藻、纳豆、醋、蘑菇、蔬菜及洋葱等。重点在于保持饮食多样性而非重复单一食材,并养成用餐时先食用蔬菜的习惯,既能增强饱足感又能缓解血糖波动。此外,蔬菜的抗氧化特性还有助降低胆固醇水平,若本身血糖控制良好者可维持现行饮食模式。

6.保持优质睡眠

睡眠不足与压力累积会显著影响血管功能与血压值,即使严格控盐若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血压仍难以有效下降。

7.定期进行检查

建议进行血压脉波检查(CAVI、PWV),此检查仅需仰卧状态下测量四肢血压并在胸部放置心跳麦克风记录脉搏波,全程无痛感。另有一种踝肱血压指数检测(ABI)透过比较手臂与脚踝的血压值来评估动脉阻塞程度。

血管硬化可致中风/心脏病

本港衞生署指出,当脂肪积聚,血管内壁形成一层沉积物,使血管硬化、收窄、阻塞和功能受损,可导致身体的主要器官缺血和缺氧,造成心脏病、高血压、脑中风等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杀手,更是导致香港人死亡及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心血管病建议:

  • 健康饮食
  • 不吸烟或戒烟
  • 恒常适量运动
  • 预防肥胖或控制体重
  • 防止高血压
  • 恰当处理压力

资料来源:《女性セブンプラス》衞生署

延伸阅读:长寿/短命要看血液?医生教9招保养血管降血脂血糖 如何饮水最健康?

---

相关文章:

40岁后血管老化易猝死 医生教用手指自测风险 必学6招通血管

秋冬吃1类水果可防血栓/护心血管 更集5大好处 吃这份量最有效

常吃3种坚果活到100岁 有效清血管降三高 这种糖尿病人也可吃

血栓恐中风心肌梗塞易致命 一年近万名港人丧命 医生教饮食5招 通血管/降三高/防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