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關節炎易致行動不便 年紀大/超重者易中招 多做6類運動紓緩
發佈時間:19:45 2025-11-13 HKT
膝骨關節炎(亦稱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患者普遍會出現疼痛、活動能力受限,並影響生活質素。外國研究顯示,逾三千名參與者中,約45%人士有機會在人生中出現有症狀的膝骨關節炎。骨關節炎可涉及所有關節組織,包括軟骨、骨骼、關節囊、韌帶及肌肉。除關節軟骨耗損外,亦會出現骨贅(一般稱為「骨刺」)。
拆解膝骨關節炎成因 肥胖、勞損、肌少症高危
膝骨關節炎由多種因素共同引起。年齡是其中一個主要風險因素,肥胖和超重亦是公認的風險因素,而膝部受傷和職業(特別是需要搬運和需要以跪姿或蹲姿的工作)亦是關鍵因素。此外,2023年有研究發現,肌少症亦有可能引致骨關節炎。
運動、減重雙管齊下
膝骨關節炎的管理除了着重治療疼痛和因病變引起的功能障礙,亦需關注如何延緩或預防結構惡化。對患者的教育、針對性的運動和適當的體重控制,均是治療核心。
- 體重控制:對於超重或肥胖的人士,運動與飲食減重的結合能更有效地緩解症狀。以往的研究發現,患輕至中度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若能減重5至10%,便可減輕疼痛並改善功能。
- 運動治療:運動常被視為膝骨關節炎患者的一線治療。無論患者的年齡、疾病的嚴重程度、疼痛強度及功能水平如何,按現今臨床經驗均推薦運動治療。近年的研究都一致支持不同種類運動在短期內可改善膝骨關節炎患者的疼痛、身體功能和生活質素。
運動療法被視為治療至少26種慢性疾病的良方,同時亦可改善睡眠、提升認知功能及改善心情。目前尚未有數據顯示哪種運動類型或組合最為適合膝骨關節炎患者。然而,股四頭肌力量訓練對減輕膝骨關節炎疼痛有效,可以優先納入個人化的治療計劃中。以下運動均曾被證明有益:
- 帶氧運動,例如步行
- 下肢力量訓練(特別是股四頭肌)
- 神經肌肉運動
- 身心運動 (Mind-body exercise),例如太極和瑜珈
- 水中運動
誤解與缺乏恆心礙「自療」
然而,保持患者運動的遵從性是一大挑戰。2013年一項研究顯示,87%膝骨關節炎患者未能達到身體活動指南的要求。2023年一項系統回顧評估了膝骨關節炎臨床試驗的運動遵從性,發現患者運動的平均遵從率只有67.9%。
2022年澳洲的一項研究指出,阻礙骨關節炎患者接受一線治療的原因包括費用、等候時間、社區中缺乏服務以及患者的誤解,例如錯誤認為手術為唯一有效的治療,或是害怕運動會加劇疼痛及令病情惡化。其實,多項研究都一致顯示,適合及適量的運動對膝關節軟骨是不會造成負面影響。
膝骨關節炎並非不可避免的老化情況,而運動是所有患者治療不可或缺的一環。積極參與自我管理計劃、定期的身體活動和個人化運動計劃(包括肌肉強化、有氧運動和柔軟度訓練)能減輕疼痛、預防病情惡化並提升日常功能。此外,手法治療、針灸、膝部護具和貼紮、助行器等均是膝骨關節炎患者可嘗試的其他選項。
以上內容摘自近年的相關研究及書籍,如有疑問,請先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意見,從而制定最適合的「自療」良策。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高級講師、註冊物理治療師陳肇安
延伸閱讀:1種飲食法止痛紓緩關節痛最強!死亡率減51%!更降血壓/防中風/防癌
---
相關文章:
50歲起膝關節易退化 醫生指3類運動風險高!未必要做手術?1種療法痛楚減60%?
一落雨關節痛吃甚麼?營養師推介5大類食物紓緩 雞蛋/士多啤梨也可消炎止痛?
30至60歲易患類風濕性關節炎?1類人風險高3倍 專家解構成因/症狀/護理方法
防6大慢性病!中醫推介12款抗氧化食物茶飲 防癌/糖尿病/腦退化/心臟病/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