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糖尿病不用戒紅肉?推介吃3大肉類助穩血糖 這種肉去皮後更護心血管

更新時間:11:41 2025-09-26 HKT
發佈時間:11:41 2025-09-26 HKT

糖尿病人為控制病情,必須嚴格戒吃肉?然而如果糖尿病人全面戒吃肉,恐會導致營養不良,反而會加重糖尿病病情。事實上,糖尿病人其實可適量進食3種有助穩血糖的肉類,當中竟然包括紅肉?

患糖尿病不用戒紅肉?推介吃3大肉類助穩血糖

根據內媒《糖尿病之友》報道,不少糖尿病患者為了控制血糖水平,飲食上只吃粗糧、蔬菜,而不敢吃肉,但此舉反而容易導致身體營養不良,增加出現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報道引述多項研究指,其實糖尿病人可適量進食以下3種肉類,不但不會加重糖尿病病情,而且有助穩定血糖水平,保護心血管,降低出現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

 

 

穩血糖肉類|1.白肉

此類肉品普遍具有低熱量、低脂肪、低升糖指數、及高蛋白質的特性,能提供較強的飽足感,對血糖的影響輕微,並有助於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使血糖上升更為平緩。特別推薦糖尿病人進食以下3種白肉:

  • 魚類:尤其是深海魚,例如三文魚,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此種健康脂肪有助於降低甘油三脂、減輕身體的炎症反應,並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 蝦: 其熱量較魚類更低,膽固醇含量不高,且含有抗氧化物質,如蝦紅素,有助於保護心血管健康。
  • 貝類:例如花蛤、白蛤等,富含鋅、鐵等礦物質,能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但需注意,貝類的嘌呤含量較高,合併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的糖尿病人應少量食用。

穩血糖肉類|2. 去皮的禽肉

禽肉歸類於白肉,其特點是熱量較低並富含優質蛋白質,脂肪含量亦普遍低於畜肉,且脂肪酸的組成更為健康。基本上各類禽肉都適合糖尿病人食用,其中特別推薦以下3種:

  • 雞肉:尤其是雞胸肉,被視為優質蛋白質的食物,脂肪含量極低,是增肌減脂與控制體重的理想選擇。
  • 鴨肉: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健康有益。但需注意其皮下脂肪較多,食用時建議將皮去除。
  • 乳鴿肉:蛋白質含量高,同時脂肪含量較低,是極佳的營養來源。

在烹調禽肉時,建議採用燉、煮、蒸、炒等方式,應避免使用醬爆、油炸等烹飪方法。

穩血糖肉類|3. 紅肉

許多研究發現,過量攝取紅肉或動物內臟,會增加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然而,完全拒絕紅肉並不可取,因為紅肉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吸收率高,能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更是鋅、維他命B12等重要營養素的來源。例如,經常服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人,若長期不攝取紅肉,更容易缺乏维他命B12,而這種對於維護周邊神經健康至關重要,建議糖尿病人可適量食用以下3種紅肉:

  • 牛肉: 選擇里脊、後腿等瘦肉部位,其蛋白質和鐵含量豐富,且脂肪含量較低。
  • 羊肉:選擇瘦肉部位,於秋冬季節食用有助暖身,但其性質偏溫,體質偏熱者不宜多食。
  • 瘦豬肉:選擇里脊肉、瘦排骨等部位,並避免肥肉部分。

一項發表於《柳葉刀》的研究建議,每日紅肉攝取量最好控制在18-27克,大約是1至2根手指大小的份量。

糖尿病人吃肉4大貼士 

報道又列出進食肉類4大貼士,供大家參考:

  • 優先選擇魚蝦和禽類
  • 每周吃魚蝦的量要與禽畜肉相當,例如每天吃50克魚肉+50克禽畜肉
  • 每次吃肉不超過100克,並分散到各餐之中。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動物性食物(肉蛋)每天總量應控制在120-200克(約相當於一個手掌大小的肉量),優先選擇魚和禽類,其中每周至少應吃2次水產品。

相關文章:常吃飯易患糖尿病?專家公開穩血糖煮飯法 煮飯水量必按這比例

全港糖尿病患者逾70萬 初期有何症狀?

據本港醫管局的數據顯示,本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患者,佔總人口約10%,即每10名港人便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更有年輕化趨勢,年齡35歲以下人士有2%發病。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準則,如空腹血糖大過或等於7 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高於11.1 mmol/L的人士,則可判斷為患上「糖尿病」。空腹的定義為禁食8小時以上。當中,糖尿病主要可分兩大類型,並會出現以下常見症狀:

第1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

  • 病因:胰臟內製造胰島素的細胞遭受破壞,不能製造胰島素。
  • 原因:與遺傳、自身免疫系統出現毛病或環境因素有關。

第2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

  • 病因:最常見的類型,體內的胰島素分泌正常或相對些微減少,但胰島素不能發揮功能,病因是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抗拒性。
  • 原因:與遺傳、不良飲食習慣、體形肥胖或缺乏運動有關。

糖尿病者初期常見徵狀

  1. 經常口渴
  2. 小便頻密
  3. 感到飢餓
  4. 體重下降
  5. 容易疲倦
  6. 視力模糊
  7. 傷口不易癒合
  8.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小心2類糖尿病併發症 嚴重恐中風/截肢

據醫管局資料,糖尿病有機會引起急性或慢性併發症,嚴重者有機會導致截肢或致命風險:

1. 慢性併發症

若糖尿病控制不當,血糖長期偏高,血管和神經系統容易受到損壞,令身體器官長期受損,甚至喪失功能,有致命風險:

  • 腦:腦血管病如中風等
  • 眼睛: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
  • 心臟及血管:冠心病、心臟衰竭、高血壓
  • 腎臟 :蛋白尿、感染、腎功能衰竭
  • 足部:神經病變、血管病變、潰瘍、感染。如下肢潰瘍感染長期不癒者,可能需要截除下肢

2. 急性併發症

急性血糖過低 (血糖少於3.9mmoil/L):

  • 患者可能出現會出心跳加速、嚴重饑餓、頭暈、眼花、震顫、發抖、冒冷汗、嘴唇、舌頭或手指有麻痺感覺,昏昏欲睡、甚至神智不清
  • 若患者清醒,可服用15克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方糖/果汁糖3粒、3茶匙砂糖、普通汽水或果汁半杯,徵狀改善後加麵包1小片或餅乾3-4塊

急性血糖過高 (血糖等於或超過15mmoil/L):

  • 患者可能會呼吸快而深、有噁心、嘔吐、劇渴現象、並引致神智不清或昏迷情況
  • 此時患者應盡快送院醫治

資料來源:《糖尿病之友》衞生署醫管局

延伸閱讀:15件小事降血糖逆轉糖尿病 不用戒甜品/澱粉?要先吃菜再吃飯?

---

相關文章:

改善糖尿病不是先吃菜?醫生解構正確進食順序減食量穩血糖 1招剎停暴飲暴食

全球逾4億人患糖尿病 營養師教吃6種魚降血糖 這種更可降膽固醇

糖尿病不必吃足一世藥?研究揭做到1件事可逆轉病情 醫生公開自救飲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