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忍尿隨時小便逆流 易致腎衰竭需洗腎 醫生揭2類人恐膀胱破裂
更新時間:18:49 2025-07-18 HKT
發佈時間:18:49 2025-07-18 HKT
發佈時間:18:49 2025-07-18 HKT

不少人因為工作忙碌而有忍尿習慣,不過有醫生指長期忍尿恐令小便逆流,增加患上腎衰竭、腎水腫等病風險,甚至有機會因此「洗腎」,當中更有2類人容易因此出現膀胱破裂。
忍尿易致腎衰竭需洗腎 2類人恐膀胱破裂
泌尿科醫生顧芳瑜在個人Facebook專頁分享影片,拆解忍尿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顧醫生指,膀胱比較厚且有肌肉層,具有一定彈性;當壓力增高,膀胱都有一定的忍受度。當忍尿忍到極限,可能影響身體:
2類人忍尿易致膀胱破裂
顧醫生指,一般人忍尿,其實毋須擔心膀胱會破裂;但以下2類人因為膀胱功能受損,日常要少忍尿,否則恐致膀胱破裂。
- 膀胱有開過刀/做過手術
- 車禍造成膀胱受傷
長期忍尿有何後果? 膀胱容量極限是甚麼?
顧醫生提醒,要留意膀胱與腎臟之間的輸尿管,因為當忍尿忍到膀胱壓力過大,尿液有機會從輸尿管「逆流」回腎臟,長期下來,恐導致腎水腫、腎衰竭,甚至要洗腎。因此他建議大家不要忍尿,又警告長期忍尿會令膀胱「彈性疲乏」,到真的想要小便時,恐無法尿出來。
顧醫生指,每個人膀胱極限一般可以裝2L尿液,當膀胱裝有500ml至1L尿液時,身體已有明顯尿意,甚至不適,這時應盡快去小便。
長期忍尿10大恐怖下場
對於長期忍尿的下場,腎臟專科醫生洪永祥曾表示,10個長期忍尿可引致的不良健康後果,而嚴重程度會逐漸增加。
忍尿恐怖下場第10位:下腹痛與腰痛
- 忍尿可會導致腹壁、腰部、骨盆底肌肉緊繃。
- 長期下去會令腰椎過度彎曲或肌膜筋膜炎,導致出現不明原因的下腹痛與腰痛。
忍尿恐怖下場第9位:尿道狹窄與排尿困難
- 忍尿可能令尿道括約肌、逼尿肌縮放不協調,導致尿道狹窄,甚至可致想要排尿也排不出。
- 排尿困難會導致膀胱輸尿管逆流、輸尿管水腫、腎臟水腫等,嚴重的話需要靠手術治療。
忍尿恐怖下場第8名:慢性前列腺炎
- 忍尿會增加前列腺的壓力和壓迫,導致前列腺腫脹充血。當細菌進入前列腺,會導致慢性前列腺炎。
- 慢性前列腺炎常見症狀包括:畏冷發燒、下背痛、會陰部、睪丸、陰莖疼痛。
- 排尿時若無法一次過排乾,頻尿且排尿、排便和射精時會疼痛
忍尿恐怖下場第7名:泌尿道結石與血尿
- 忍尿導致尿液過度濃縮產生結晶,導致泌尿道結石與血尿的機率大增
- 症狀:後腰到下腹會出現痠痛、絞痛、割痛等劇烈疼痛症狀。
- 大結石有可能導致腎臟與輸尿管水腫與急性腎損傷。
忍尿恐怖下場第6名:頻尿急尿與尿失禁
- 忍尿導致膀胱過度充盈,膀胱容量增加,膀胱壁肌肉過度伸展
- 神經功能條失調,導致肌肉疲勞、無力、頻尿、急尿或是尿失禁
忍尿恐怖下場第5名:泌尿道感染
- 忍尿使尿液在膀胱中滯留,超過六小時易引起細菌繁殖,導致泌尿道感染的發生。
- 症狀:尿急、尿頻、尿痛、尿道分泌物增多等。
- 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膀胱炎、腎盂腎炎等嚴重疾病。
忍尿恐怖下場第4名:突發性血壓升高
- 忍尿會導致膀胱腫漲,進而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令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導致急性腦血管與心血管梗塞等危及生命的危症,即是忍尿會引致中風與心肌梗塞。
忍尿恐怖下場第3名:慢性腎衰竭
- 忍尿可能導致腎臟功能受損,導致腎臟腎衰竭和尿毒症。
- 忍尿時間過長導致腎臟血流量減少,損害腎絲球的過濾功能。長期忍尿的人腎臟功能較差,長期下去可導致腎臟萎縮,必須終身洗腎。
忍尿恐怖下場第2名:膀胱憩室
- 忍尿可能導致膀胱壁肌肉的虛弱或不均勻增厚。
- 尿路阻塞令尿液往膀胱壁亂竄,使膀胱壁往外凸出,形成大小不一的膀胱憩室。
- 有人因積尿排不乾淨,而有多達20至30個膀胱憩室,可能引發慢性尿道感染、膀胱結石或癌症。
- 研究指出,膀胱憩室出現可能與忍尿有關。忍尿時間愈長,發生機率愈高。
忍尿恐怖下場第1名:膀胱破裂
- 忍尿時間過長或忍尿時進行劇烈活動,可能導致膀胱破裂。
- 膀胱破裂是一種嚴重的併發症,可能導致腹腔內感染、失血性休克等,需要及時就醫,進行手術治療。
資料來源:泌尿科醫生顧芳瑜
延伸閱讀:長期忍尿不止傷膀胱 醫生揭10大恐怖後果 恐終生洗腎可致死
---
相關文章:
夜尿成因|夜尿多是前列腺癌症狀?飲1種果汁可預防?拆解夜尿9大成因+教5招改善
香港男性10大致命癌症排行榜 45歲以上易中5種癌 第1位不是前列腺癌
查理斯三世患癌|做前列腺手術後揭發!50歲後一半人前列腺肥大?7先兆要小心
男性致命癌症!小便頻密憂患前列腺癌?研究揭做好1件事風險減35%
最Hit
冷氣機出風口咁樣安裝 單位離奇倒轉地球 網民睇真啲即時爆笑:益街坊|Juicy叮
2025-07-18 13:36 HKT
以創新與潮流引領全新零售文化 Nike Style Canton Road為新世代帶來運動潮流新視角
2025-07-17 17:37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