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孩子怕痛怕打針 兒科醫生4招有效減痛秘方
更新時間:12:10 2021-11-05 HKT
發佈時間:12:10 2021-11-05 HKT
發佈時間:12:10 2021-11-05 HKT

部分人天生害怕打針和抽血,往往選擇放棄接種非強制性的疫苗和不會定時抽血驗身,從而錯過了一些預防疾病的好機會。調查亦顯示害怕打針的成年人,一般較少帶子女接種一些非強制性的注射式疫苗。
根據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畫,初生嬰兒由出生至18個月大必須接種14次注射式疫苗。自費在私家診所接種多合一疫苗也只能減少三次注射。1歲以上的兒童開始知道打針的痛,特別害怕接觸醫護人員。
減少痛楚有方法
預早計畫:到診所或醫院前,家長可對較年長的孩子解釋接種疫苗的流程和目的,嘗試讓他們明白預防疾病是對他們有利。醫護人員及家長會提供協助減輕痛楚。家長可帶備孩子喜歡的玩具、書籍等。不防預先閱讀一些有關「睇醫生」的圖畫書。家長自己亦應保持冷靜,避免自己的憂慮令孩子緊張。
餵哺母乳或給予糖水:年幼的寶寶打針時在媽媽懷中吸吮母乳是一個令寶寶有安全感而且又舒服的位置。媽媽應由注射前、過程中及注射後繼續餵哺。糖水的甜味可減輕打針痛楚,家長可預先用1茶匙白砂糖加兩茶匙清水製作糖水,打針前一兩分鐘餵寶寶喝少量。 也可把糖水加在安撫奶嘴上給寶寶吸吮。如寶寶當天是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疫苗本身也含有糖分,可代替糖水。
麻醉藥膏:麻醉藥膏在香港是醫生處方藥物,可減輕皮膚痛楚。藥膏需要在接種前至少30分鐘前塗上接種部位,才能發揮效果。
分散注意力:接種時家長抱住孩子可令他們有安全感,打針時可跟孩子談話分散注意力。雖然一般不建議兩歲以下兒童用電子產品, 但打針時例外,可播放孩子喜歡的音樂或視頻令其放鬆。
每個人對痛的感知和承受能力也不一樣,家長切忌責罵子女膽小,協助孩子勇敢面對才是正確之道。
文:兒科專科醫生溫希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