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肌肉量跌 血壓血糖易超標 專家教做3秒動作逆轉
發佈時間:15:30 2025-10-25 HKT
40歲後肌肉量會逐漸減少,長期下來恐導致血壓和血糖超標風險。有專家教做4種3秒動作,不僅有助逆轉肌肉流失,甚至可改善三高,並預防肌少症與代謝症候群等多種健康風險。
40歲後肌肉量跌血壓血糖易超標 5招自測肌肉力量
根據日媒《PRESIDENT Online》報道,日本物理治療師中村雅俊指出,有研究指出,人體若缺乏足夠的運動,自30歲起肌肉功能平均每年會衰退1%。這意味著進入40歲後,肌肉功能可能已較二、三十歲時的巔峰狀態下降10%至20%,而下半身肌肉功能衰退往往是最早出現。這種衰退會逐漸削弱個人的自主行動能力,最終可能導致年老時需要長期臥床並依賴他人照護。
有鑑於此,無論是正值四、五十歲的人群,還是已屆六十歲以上的人群,都應當對自身的肌肉功能狀態保持關注。即使已經意識到肌肉功能正在下滑,若未採取適當應對措施,衰退情況只會持續加劇。未來這不僅會為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更將提升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以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由於其症狀初期往往難以自我察覺,但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卻十分深遠,因此稱為「沉默的殺手」。他建議可透過以下5項肌肉力量檢測項目進行自我檢查,若符合其中任何一項,便可能意味著肌肉功能已開始下降:
- 經常會被家中鋪設的地毯邊緣,或是走廊通道上的樓梯絆倒。
- 每天早晨醒來起身時,總是需要運用上半身的力量彈坐起來,或者必須側轉身體並依靠手臂的支撐才能順利離床。
- 從蹲姿準備站直時,無法直接挺起身體,必須借助手臂來輔助支撐,例如將手按在膝蓋上,或是扶著陽台等固定物體。
- 無法僅依靠單腿的力量從座椅上站立起來。
- 無法維持單腳站立的姿勢超過30秒。
專家教做4大「3秒動作」逆轉肌肉量 坐下/站立即有效?
中村雅俊表示,肌肉的質量與力量表現密切相關,當肌肉量增加時,力量也會隨之增強。若肌肉功能出現問題,便無法發揮其應有的速度與效能。實際上,驅動身體活動的骨骼肌是由運動神經所控制,這些神經負責傳遞大腦發出的動作指令。長期缺乏運動會導致大腦、運動神經、肌肉這條傳導網絡出現斷聯。 而3秒肌肉動作則能透過輕度的動作練習,修復這條受損的傳導鏈,讓大腦的指令更順暢地傳達到既有的肌肉,從而提升肌力表現。
雖然3秒肌肉動作主要目的在於增強肌肉力量,而非增加肌肉體積,只要持續進行,身體狀態將逐漸產生變化。一項針對60歲至80歲男女進行的研究顯示,在持續10周的訓練後,參與者的平均肌力提升了約10%。考慮到人體自30歲後肌肉力量每年約衰退1%,這樣的進步相當於讓他們的肌肉年齡減少了10歲。
中村雅俊也教以下4種3秒肌肉動作,這套訓練無需特別前往健身房,在家中或工作場所皆可隨時練習。不需要啞鈴等專業器材,只需準備一張椅子即可完成。訓練過程中幾乎不會流汗,甚至不需要更換運動服裝。此外,這些動作共同特點在於都需要運用到全身或手臂與腿部的抬起與放下動作,而訓練的關鍵在於放下階段,必須注重以3秒的時間緩慢地放下。
1.坐在椅子上
步驟:
- 站在椅子前方,再向後退一步,身體站直,雙腿自然朝外,雙手在胸前交叉。
- 在出聲數「1」的同時,將臀部向後下方降低,過程中注意保持背部挺直不拱起,直到大腿與地面大約呈90度角為止,視線則注視前方約離地2公尺高的位置。
- 一邊大聲數出「2、3、4、5」,一邊緩慢地將臀部移向座位方向。當臀部接觸到座位表面後,即可回到起始姿勢,並重複進行相同動作。
2.腳跟朝下
步驟:
- 身體站在椅子後方,雙腿交叉站立,雙手可輕扶椅背以維持平衡。
- 盡可能將腳跟向上抬高,以腳尖支撐身體,並用力拉伸,注意保持腿部不彎曲。
- 在大聲數「1」的同時,將腳跟緩慢下降至中間位置,此時應專注感受小腿肌肉所承受的重量。
- 一邊大聲數「2、3、4、5」,一邊繼續緩慢地將腳跟向地面靠近。當腳跟完全接觸地面後,即可回到起始姿勢,並重複進行此動作。
3.單腿放下
步驟:
- 站在椅子後方,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將一腳向後略微移動,而不是直接向側邊移動。雙手輕扶椅背以保持平衡,接著將伸直的左腿向後上方抬起約5度。
- 出聲數「1」的同時,將抬起的左腿緩慢下放至中間位置,過程中仔細感受腿部承受的重量,並注意保持身體軸心穩定。
- 一邊清晰數出「2、3、4、5」,一邊繼續將左腿緩慢向右下方放低,直到腳部略高於地面的位置。重複此動作10次後,換至右腿執行相同步驟。
4.腹部伸展
步驟:
- 以一半臀部坐在椅子邊緣,保持背部挺直。
- 出聲數「1」的同時,坐在椅上將雙臂交叉於胸前,身體逐漸向後傾斜,確保身體重量落於腹部區域,使腹部肌肉感受到伸展張力。
- 一邊大聲數「2、3、4、5」,一邊將背部緩慢地向後靠,直至完全貼合椅背。當背部接觸到椅背後,即可回到起始姿勢,並重複進行上述動作。
中村雅俊表示,以「坐在椅子上」的動作為例,臀部下沉至座位的過程屬於離心收縮,大腿前側肌肉在出力的同時會被伸展;相反地,從坐姿站起則屬於向心收縮,大腿前側肌肉會在用力時縮短。研究發現,離心收縮比向心收縮更能有效增強肌肉力量。此外,離心訓練不僅能提升骨密度,還能改善血壓、血糖與血脂異常的狀況。此外,肌肉由強而有力但易疲勞的快縮肌纖維,以及力量較弱卻具耐力的慢縮肌纖維所構成。在3秒肌肉動作中,離心收縮會優先動用快縮肌纖維,使肌力提升更明顯這種訓練方式不易造成疲勞,無論任何年齡層都能輕鬆持續進行。
他特別強調,進行3秒肌肉動作時不需過度擔心姿勢,若過度關注姿勢細節,反而容易產生疲勞感而難以堅持。與使用器械的重量訓練不同,3秒肌肉動作不會對身體施加過重的負荷,因此即使姿勢稍有偏差,也不必擔心受傷。至於姿勢,雙腿分開與臀部同寬即可進行肌肉訓練。但訓練過程中出聲數數至關重要,不應只數「1、2、3」,而應完整數完「1、2、3、4、5」才相當於真正的3秒時間。在緩慢下放身體時,應在數「1」時先完成一半的動作幅度,在「2、3、4、5」時再完成另一半,透過縮短訓練時間並注重品質,能提升訓練效率,也能降低患上肌少症,從而降低生活型態相關疾病和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資料來源:《PRESIDENT Online》
延伸閱讀:77歲醫生活力十足常滑雪 每早必喝1款長壽養生湯 愛加3大食材增肌力/降血壓/穩血糖
---
相關文章:
抗衰老|女性50歲後手握力降易衰老 醫生教每日做毛巾操 做1分鐘降血壓/增肌力
降血壓|患高血壓不想只服藥?專家教用水樽+1物壓小腿 天然降血壓/增肌力|附做法步驟
自測40歲後12大初老徵兆 毛巾難扭乾恐中招!營養師教必吃6類食物增肌力/抗衰老
50歲後肌肉流失快易跌倒骨折 醫生教5動作自測肌力/平衡力 單腳站立多少秒才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