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非肥胖唯一標準!醫生揭11種肥胖類型 拆解飲食調整/治療方法

更新時間:18:27 2025-07-30 HKT
發佈時間:18:27 2025-07-30 HKT

減肥是不少人的終身課題!本港在15至84歲人士中,已有逾半數人有肥胖及超重問題。有醫生分析,用BMI判斷肥胖標準其實已不夠準確,因為肥胖遠比BMI指數複雜得多。他更指出,肥胖實際上有11種不同類型,而不同類型是需要不同治療對症下藥,才可以成功減肥。

BMI非肥胖唯一標準 醫生揭11種肥胖類型 

重症科醫生黃軒近日在個人網誌發文分享,科學家發現肥胖可以分成11種不同的類型,而且每種類型的成因和對身體的影響都大有不同。雖然專家沒有明確列出11種肥胖類型的具體名稱或詳細定義,但推斷它們不僅是體重增加的表面現象,背後更有11種不同的生物學機制。以下是11種肥胖類型與身體如何處理能量、脂肪、食慾及代謝,以及相關治療策略:

 

 

肥胖類型|1. 食慾與飽足感調控異常

第1型人可能總覺得餓、難以感到飽。因為基因影響了大腦中負責控制飢餓感和飽足感的訊號,導致他們更容易感到飢餓或難以產生飽足感,進而攝取過多熱量。

藥物治療 可能會使用作用於大腦食慾中樞的藥物,例如 GLP-1 受體促效劑(如善纖達、胰妥讚)或作用於其他神經傳導物質的藥物,來幫助調節食慾、增加飽足感。
行為認知療法 透過心理諮詢,學習識別飢餓與飽足訊號,管理情緒性進食。

肥胖類型|2. 基礎代謝率低

第2型人的基因可能影響其基礎代謝率,使得身體即使在休息狀態下,消耗的能量也比一般人少;代表這類人即使吃得不多,身體消耗的熱量也比別人少,更容易累積熱量。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與肌力訓練 增加肌肉量能有效提升基礎代謝率;HIIT則能在運動後維持較高的能量消耗。
飲食調整 確保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因為蛋白質的熱效應較高,消化時會消耗更多熱量。

肥胖類型|3. 脂肪細胞功能異常

脂肪細胞不僅儲存脂肪,也分泌荷爾蒙。第3型人的可能因為脂肪細胞的數量、大小或功能出現異常,導致脂肪更容易堆積或荷爾蒙分泌異常。

生活型態調整 規律運動和健康飲食仍是基礎,有助於改善脂肪細胞的健康。
潛在新藥物 未來可能會有針對脂肪細胞分化、功能或其分泌物(如脂聯素)的藥物。

肥胖類型|4. 胰島素阻抗

胰島素是調節血糖和脂肪儲存的關鍵荷爾蒙。第4型人身體對胰島素反應不佳(胰島素阻抗),會導致血糖升高,並促使身體將更多葡萄糖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飲食控制 減少精緻澱粉和糖分攝取,增加膳食纖維和健康脂肪,選擇低GI食物。
運動 特別是阻力訓練,能顯著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藥物治療  二甲雙胍(Metformin)等藥物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肥胖類型|5. 內臟脂肪堆積

即使看起來不胖、體重正常,第5型人可能因為基因傾向於將脂肪儲存在腹腔內臟周圍,形成所謂的「內臟脂肪型肥胖」,增加代謝疾病風險。

有氧運動 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是減少內臟脂肪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飲食調整 減少酒精、含糖飲料和反式脂肪的攝取。
充足睡眠與壓力管理 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內臟脂肪的堆積。

肥胖類型|6. 肝臟脂肪代謝紊亂

肝臟在脂肪代謝中扮演重要角色。第6型人的基因可能導致肝臟處理脂肪的能力下降,或是更容易將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儲存於肝臟,這類人可能容易有脂肪肝,肝臟處理脂肪的能力下降。

飲食控制 嚴格控制糖分和果糖攝取,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
規律運動 有助於改善肝臟的脂肪代謝。
藥物或保健品 可能會使用如維他命E、某些益生菌或未來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專門藥物。

肥胖類型|7. 腸道菌群失衡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與肥胖密切相關。第7型人的基因可能影響腸道菌群的生態,進而影響能量吸收和代謝

飲食調整 攝取富含益生元(膳食纖維)、益生菌(如乳酪、發酵食物)等食物,培養健康的腸道菌群。
益生菌補充劑 醫生或營養師建議下,補充特定的益生菌株。
糞便移植(研究中) 針對極端案例,可能在未來成為一種治療選項。

肥胖類型|8. 壓力荷爾蒙異常

第8型人如果長期在高壓下,可能導致皮質醇分泌增加,這會影響脂肪分佈,尤其是促使腹部脂肪堆積,且可能影響食慾。

壓力管理 練習冥想、瑜珈、深呼吸,培養放鬆技巧。
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會增加皮質醇分泌。
適度運動 運動有助於釋放壓力。

肥胖類型|9. 慢性發炎反應

肥胖本身被視為一種慢性發炎狀態。第9型人的基因可能與身體的慢性發炎反應有關,進而影響脂肪組織的健康和功能。

抗發炎飲食 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如深海魚)、抗氧化劑(如蔬果)的食物,減少加工食品和紅肉。
規律運動 運動能降低體內發炎指標。
藥物(研究中) 未來可能會有調節慢性發炎反應的藥物。

肥胖類型|10. 棕色脂肪活性不足

棕色脂肪是一種能燃燒熱量產熱的脂肪。第10型人的基因導致棕色脂肪的數量或活性不足,身體消耗熱量的能力可能會降低。

暴露於溫和的寒冷環境 適度的冷刺激被證明能活化棕色脂肪。
運動 部分研究顯示運動可能增加棕色脂肪活性。
潛在新藥物 科學家正在研究能夠活化棕色脂肪的藥物。

肥胖類型|11. 營養吸收異常

第11型人的基因也可能影響身體對某些營養素(如維他命、礦物質)的吸收、代謝或利用效率,進而間接影響體重管理。

個人化營養補充 透過基因檢測了解個體對特定營養素的需求,進行精準補充。
飲食規劃 調整飲食內容,優化特定營養素的攝取來源和組合。

肥胖治療如何個人化?

黃醫生指,未來肥胖的治療將更「個人化」,透過更深入的檢測(例如基因檢測、代謝組學分析、腸道菌群分析、生活習慣的全面評估),醫生將能更精準地判斷患者屬於哪種肥胖類型,並量身訂做「個人化」肥胖治療,包括:

  • 精準藥物: 針對特定生物路徑的靶向藥物。
  • 個人化飲食計畫: 依照代謝特點調整營養素比例、食物選擇。
  • 客製化運動處方: 根據身體對不同運動的反應制定最佳方案。
  • 行為與生活型態指導: 針對個人心理與生活習慣提供支持。

肥胖可致9大慢性病 嚴重恐患4大癌症

到底肥胖對身體有甚麼影響?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肥胖會增加患上9種慢性疾病的風險:

  • 高血壓
  • 心臟病
  • 高膽固醇
  • 糖尿病
  • 腦血管病
  • 膽囊病
  • 骨關節炎
  • 睡眠窒息症
  • 部分癌症(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直腸癌及子宮內膜癌)

如何進食可達至理想體重?

要想達到理想體重,衞生署建議可循均衡飲食、保持恆常體能活動入手,具體做法如下:

1. 均衡飲食

  • 多選購不同種類的食材,以達到營養均衡;
  • 避免選擇高脂食材(如以低脂或脫脂奶取代全脂奶、瘦肉取代肥腩肉、禽肉須去皮);
  • 減少進食加工高脂食物,如罐頭午餐肉︑香腸;
  • 避免進食高糖或高脂肪的食物和飲料,包括油炸食物(如炸豬扒、炸雞翼、炸薯條) 、零食(如糖果、朱古力、含糖分的飲品和薯片)和甜品 (如雪糕、芒果布甸)等;
  • 烹調食物時可採用蒸、煮、焗、焯和少油快炒等低脂的烹調方法;
  • 每天3餐要定時,分量要適中。
  • 每餐吃最多穀物類、多吃蔬菜及水果︑吃適量肉、魚、蛋及代替品。
  • 主餐之間可吃適量健康小食,例如水果︑烚雞蛋。

2. 恆常進行體能活動

  • 建議成人每周累積最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以促進身體健康。
  • 一向沒有運動習慣的長期病患者及長者,可先徵詢醫生的意見。
  • 請緊記要持之以恆勤做運動及注意飲食,才可有效控制體重。

資料來源:重症科醫生黃軒衞生署衞生署

延伸閱讀:世界肥胖日2025|逾半數港人超重或肥胖 恐致200種併發症 醫生解構減肥貼士/治療方法

---

相關文章:

減肥|190磅韓妹5個月激減22kg 不計卡路里兼改善糖尿病 6招練成小蠻腰+直角肩

睡覺也能瘦身?營養師教12種最強「懶人減肥法」 喝1種咖啡可消脂

減肥|56歲醫生戒1食物 1年減40磅脂肪肝消失 身體年齡年輕11歲

減肥應吃足三餐!營養師教最佳進食時機 這樣吃早餐肥胖率減50%

減肥瘦腰必吃!營養師推介6種蔬菜消脂不捱餓 吃木耳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