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家入主白宮?特朗普停援烏 揭炒賣文化後果|梁偉聰

更新時間:14:43 2025-05-09 HKT
發佈時間:14:40 2025-05-09 HKT

外電報道揭示特朗普政府上任初期一度指示美國軍方暫停多架向烏克蘭運送彈藥的軍機,引起基輔與波蘭官員震驚。更令人咋舌的是,白宮、國防部、國務院等部門在事發後竟無人能解釋原因。這場「總統沒下令、但行動已暫停」的混亂,再次讓人感受到一個問題:當「炒家文化」滲入國家機器,後果可以有幾失控?

消息指,命令源自時任美國防長海格塞斯辦公室,與一次白宮會議有關。儘管特朗普本人未正式下令,但其「暫停援助」的模糊態度卻已足以讓整個系統陷入混亂,亦凸顯了當炒家思維進入白宮時,制度如何被空洞化。

這場停援烏克蘭的烏龍,不禁讓筆者聯想到港股殼股全盛時期(2015-2019)的一些「炒味」經典場面。當時不少金融界人士紛紛投資或親自創辦初創企業,目標不是營運,而是上市後賣殼圖利。這種思維本質上,就是以炒即食利潤為導向,對制度規劃與長線經營毫無耐性。

筆者曾任職財經記者,後來轉行至投資銀行從事機構銷售工作,對這類現象並不陌生。過去接觸過不少金融人「下場做實業」的故事,無論是物流、科技,甚至餐飲,成功的往往寥寥可數。

「炒家思維」過於短線

當中一個失敗主因,是「炒家思維」過於短線——把資源視為籌碼,把管理視為交易,把公司視為可以拆件賣斷的資產。而實業講究規劃、節奏與執行力,炒得快、炒得靚,從來不是開公司之道。

筆者一位從事公關的朋友,曾經因「貪得意」開餐廳,結果經常投訴員工準備太多食材,每晚收爐都要倒掉大批貨尾。他自己估計,每月單是倒棄的成本已高達數萬元,夠請多兩位員工。他慨嘆:「做金融損失十萬唔覺咁肉赤,但做實業睇住人拎菜落垃圾桶,真係肉痛!」

這一點其實早被「大劉」劉鑾雄點破。他曾公開分享,自己創業初期做廠時經常提醒員工:「地下跌落嚟嘅零件都係錢。」這種對細節斤斤計較的務實精神,與炒家對每分每秒股價起伏的沉迷截然不同。

近年筆者也開始創業,更深刻感受到做老闆的「火車頭」壓力。回想自己從前在金融圈做「火車卡」,最怕老闆語焉不詳卻又要你「自動波」完成任務。炒家思維常常就是這樣:講多幾句 idea,交落去團隊執行,出事就炒人;沒事就當自己英明神武。

制度漸失效 責任漸模糊

最終我們看到的,是制度逐漸失效,組織逐漸傾斜,責任逐漸模糊。白宮的軍援烏龍、殼股熱潮背後的炒賣模式、甚至某些上市公司的管理混亂,其實都是同一種邏輯下的衍生物。

炒家思維並無對錯,它在資本市場自有其價值。但當這種思維主導整間企業、或甚至整個政府,後果就不只是市場波動,而是制度空心化與問責失靈。

一間公司、甚至一個政府,最怕不是沒人拍板,而是沒人對錯誤拍肩膀。制度設計的初心,是讓行為有界線、權力有約束。若被「炒得就炒」取代,那麼無論是烏克蘭的軍援,還是香港的經濟,也只會不斷被拖入風眼之中。

梁偉聰-企業傳訊及財經公關顧問

LinkedIn: https://bit.ly/3ClurwJ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wcken/

相關文章

葉茂林華麗退場?耀才轉手背後的零售券商宿命|梁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