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開展「運動健康」計劃 醫科生帶領學生做運動 學者:有助緩解抑鬱症狀
發佈時間:11:02 2025-05-15 HKT

學生的精神健康備受關注,香港大學醫學院昨宣布開展「運動健康」計劃,當中包括擴展外展計劃,為學校、家庭等制訂運動項目,例如讓幼稚園及中小學生上課時通過運動競技答題,港大亦會安排內外全科醫學士(MBBS)課程醫科生領導運動項目。計劃召集人之一的港大學者蕭明輝引述研究指,體能運動有助緩解兒童及青少年的抑鬱症狀,冀計劃能改善他們的體能及精神健康,並鼓勵大眾重視運動健康。
醫科生落區實踐所學
港大醫學院昨舉行「運動健康」計劃啟動禮,目標是通過將運動發展、醫學教育及科研創新與臨牀服務結合,建構更健康和更具動力的社區,工作包括外展服務、互動工作坊、臨牀服務等。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牀教授黃德民期望,計劃能協助學生、基層家庭、運動員等不同持份者認識運動與健康的關係,推動「全民運動」文化。他亦指,本港將於年底協辦全運會,醫學院將尋求合作機會,例如提供醫療輔助工作。
近年學界十分重視學生的精神健康、超重和肥胖問題,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及運動學分部主任蕭明輝指出,本港有90%學童的運動量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即每日進行至少60分鐘中等至激烈強度的體能運動,他又引述研究指,體能運動有助緩解兒童及青少年的抑鬱症狀,但他留意到不少家長認為子女花時間提升學業成績比做運動更重要,導致學童的運動量偏低。
因此,蕭明輝舉例,計劃提供的外展服務,將課堂及運動結合,讓學生通過運動競技答題等,藉此改善他們的體能及精神健康等。另外,他表示,大學亦會安排就讀MBBS課程的醫科生落區帶領長者、學生等進行伸展、肌肉訓練等運動,讓醫科生深入理解運動適應及體能活動的重要性,以及實踐所學,協助培養社區的運動文化,「我們不一定要花錢參與健身會員或使用複雜的儀器,在家也可以容易和安全地做到健體運動。」
研提升幼園生運動量
此外,計劃亦會推動有關運動健康的研究。蕭明輝提到大學在2021/22學年起接受政府資助,進行一項為期5年,有關提升幼稚園學童運動量的研究,包括在幼稚園課程中加入不同活動,令學童在學校的運動量能夠達標,並提升其心肺功能,有關研究約有3000名學童參與,目前仍在進行,團隊已收集約70間幼稚園的學童數據,未來兩年會再接觸約40間幼稚園。
蕭明輝表示,未來的研究方向亦包括探討太極運動如何促進長者健康、兒童運動習慣等運動健康議題。不過,面對政府財赤,被問到醫學院如何籌組研究經費,蕭明輝強調「即使面對經濟環境不景,都要做好健康(教育)」,未來除了申請政府資助,亦會通過籌款等方法支持研究進行。
記者 盧嘉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