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設計】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小五生 研發紙巾用完提示器
更新時間:12:28 2021-01-13 HKT
發佈時間:17:47 2021-01-12 HKT
發佈時間:17:47 2021-01-12 HKT


公廁設計由「心」出發
Elsie早前與主辦單位PMQ的品牌及活動發展總監周潔珊(Iris)傾過,她指本年度的跨界別教學團隊陣容鼎盛,有建築師、設計師及表演藝術界工作者等等。由於受疫情影響,工作坊大多在綫上舉行,「網上教學存在不少限制,但導師仍設計出多元化教學活動,很感謝他們的付出。」
參與今次計畫的建築師蕭健偉(Kevin)及互動設計工程師黃偉傑(Kit)同Elsie講,疫情對大眾的影響甚大,所以想到以「公共廁所」作主題,跟小朋友共同創作。Kevin解釋,「公共廁所本來就是城市指標,現在受疫情影響,公共廁所的衞生對市民來說尤其重要,相信小朋友會產生共鳴。」Kit又認為,小朋友須培養公民素養,而洗手間內會呈現不少關於「公德心」的問題,故以「公共廁所」作為主題實在適合不過。
Iris指出,「校園計畫」主要以「設計思維」五部曲——「心(Empathize)、釋(Define)、想(Ideate)、做(Prototype)、試(Test)」,帶領學生創作作品。這五大設計元素以目標對象的角度出發,讓設計者從思考的過程中尋求創新的解決方案,例如在首個階段「心」,學生須通過觀察去了解目標用戶的需要。
Kevin解釋,他和Kit選擇以短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市民使用洗手間的過程,是為了讓他們更容易理解大眾去洗手間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影片展示了實際公共廁所場景中的不同情節,例如有人用大量紙巾鋪上廁版、如廁時發現廁格內沒有紙巾等情況。我們亦會加入『情感』,令影片主角的行為合理化,以配合『同理心』的主題,好似一位心急的人,會一下子拉出很多紙巾,相信此情節會令學生身同感受。」

完成「心」階段後,學生便踏入「釋」和「想」階段,分別使用腦圖或其他工具分析問題,並找出能滿足用家需要的解決方法,Kevin認為,學生的想法有時會天馬行空,所以此階段特別需要導師的指引。
然後下一步就會開始「做」階段,學生要把他們的構想製作成原型,例如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的一組學生在影片中觀察到,有人在如廁時發現廁格內沒有紙巾,所以製作了名為《紙巾用完提示器》的作品,當廁格內沒有紙巾時,感應器上的顯示屏幕便會出現「交叉」標誌,提醒身上沒有攜帶紙巾者要到另一個廁格。
在最後的「試」階段,學生須通過各種測試,確認作品是否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並順利運作。Iris同Elsie解釋,這五部曲並非一個直綫過程,需要不斷來回反覆試驗,導師會引領學生進行整個「設計思維」過程,繼而達致更完善的效果。學生積極地構想,並從失誤中尋找解決方法,最後創作出智能裝置模型、平面設計圖及錄像等成品。
Elsie知道,《BEING BEINGS 同理.童理——校園計畫》學生作品展於本月九至十七日舉行,公眾可於早上十一時至晚上七時,親臨PMQ A座三樓,欣賞學生努力的成果。如欲了解學生的創作意念,可掃描QR code,觀賞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的學生與Kit共同介紹《紙巾用完提示器》作品。
文:Elsie

最Hit
羅家英四度患癌首爆性慾全失逾4年因切走一部位 花光積蓄治病「汪明荃冇幫過手」:佢冇講過要幫
2025-08-01 19:48 HKT
元朗港男八達通慘被盜用 賊人靠一神操作「自動增值」逾百元 再到便利店狂嘟$281|Juicy叮
2025-08-01 11:34 HKT
出租車司機六合彩「借運」大法 每轉車請客人幫忙做一事後中咗幾次獎 網民:有同事都係咁做中三獎|Juicy叮
2025-08-01 15:48 HKT